本报讯 (通讯员 龙茂) 近年来,天柱县第一小学积极落实“双减”政策,主动聚焦学生所需、所好、所求,创新推行“1+N”的管理模式,创设“趣味性”特色社团活动,增强“精细化”运行服务保障,确保“课上+课后”相互衔接,充分拓展课后服务的培育功能。
融合资源,运行“1+N”教育管理模式。利用“1+N”教育管理模式(“1”是指教师辅导学生自主作业,“N”是指课后开设文娱、实践、锻炼等特色趣味性项目),要求教师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进行分层布置作业,合理分配时间,不讲授新知识,不单辅导某一学科,保证学生有所收获,茁壮成长。
立足实际,创设“趣味性”特色社团活动。根据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程度、思维方式、学习兴趣等特点,针对一至六年级阶段47个班级,分年级、分时段、分内容开设课外兴趣教学项目,结合少年宫、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等阵地,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后服务,组建书法社团、舞蹈社团、民歌社团、运动社团、刺绣社团、剪纸社团等社团15个,引导2500多名孩子参与到活动之中,把校园打造成孩子们的“乐园”,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更好地挖掘和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
制度管人,增强“精细化”运行服务保障。按照课后服务活动计划,学校采取定期普查与不定时抽查的方式,深化落实督导检查工作,对学校课后服务项目、作业布置情况、班级参加人数、安全配备情况等进行检查20余次,确保“1+N”课后服务有效实施。安排教师开展巡楼工作120余场次,对活动中班级序号、参加人数、课堂纪律、活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实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服务过程中发挥指导性及规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