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潘胜天) “不要小看这坡太子参,从现在长势看,毛收入不下10万元……”日前,黄平县一碗水乡杨龙坪村党支部书记秦福在党员示范基地肯定地说,“小满”前后太子参陆续开花,孕育着参农丰收的希望。
杨龙坪村是黄平县最边远的村之一,过去坡土以种植玉米作物为主,辛辛苦苦一年亩产值不过500元,村民的经济收入较低,住的是四面透风的木屋,出行全靠两脚走路。“种植太子参只要管护得当,亩产值一般在5000元以上。”秦福说,今年他除了在村里的示范基地种植20余亩太子参外,还外出流转土地种植50多亩。
“通过村党支部多年的示范带动,近年来家家户户都种上了太子参,多的上百亩,少的也有几亩。”太子参的种植,让荒坡土地活了,产业强了,村民富了,秦福介绍,全村440多户就有70多户外购商品房,全村房屋基本翻新了一遍,由木屋换成了砖房,100多户有了私家轿车,200多户购买了农用车辆,其他的农户至少也有1辆摩托车,彻底改变了出行方式。
技术是太子参种植的关键,秦福以村党支部书记和党员致富带头人的身份,不定期组织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经验交流,尽量降低太子参种植风险。
“太子参种植要技术,我怕担不起风险,一直不敢种,前年在秦福的鼓励下,我尝试种植5亩,在太子参管护过程中,秦福又到地里来手把手指导,一路顺风顺水,收获的太子参晒干出售后,当年增收2万多元,从那以后我家年年都种植太子参,这几年的日子是越过越滋润了!” 脱贫困户林成利发自内心地说。
杨龙坪村的变化,是黄平县村级党支部示范带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太子参已成为黄平县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甚至是外面知晓黄平县的一张靓丽名片。据悉,该县2022年以一碗水乡为重点的太子参种植7.7万亩,预计产量3.13万吨、产值6.95亿元。
初夏,行走在杨龙坪的山间田野,水泥公路车辆欢快奔跑,满坡盛开的太子参花衬托红瓦新居,处处呈现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农村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