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洛香镇初级中学 梁立梅
农村学生的数学成绩及掌握数学知识普遍随着年级上升而下降的。特别是进入初中后,庞杂的数学计算和多变的证明常常使学生心烦意乱,继而产生畏难、厌学情绪而引起成绩滑坡,因而对学习数学没有了动力。下面,结合农村学生特点,笔者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创境激趣
农村学生大多数不爱学数学,认为数学枯燥无味,而且也很麻烦,如果没有外因或内因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浓厚兴趣,教师即使勤恳工作,讲得口干舌燥也好,也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应经常出一些趣味性、灵活思考性的教学资料组织教学,课始教师通过填空、动手操作、设疑等方法,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性质时,笔者以“一位农村老人,准备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土地平分给他的四个孩子,他是这样分的(以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来划分)你觉得他这样分公平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就很自然地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了氛围。
二、多教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农村学生自学能力较差,一切依赖老师去督促及讲解完问题,然后只会照葫芦画瓢,根本不动脑筋。因此,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性质、判定、法则、公式的推到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在小学我们已经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你还记得是怎么发现这个结论的吗?请大家利用手中的三角形纸片进行探究(度量、剪拼图、折叠)。 通过度量、剪拼图或折叠的方法验证了手中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但我们手中的三角形个数是有限的,而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有无数多个,我们如何能得出“所有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都等于180°”这个结论呢?(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去证明)你能从以上的操作过程中受到启发,想出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方法吗?富有挑战性的设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材料和信息,通过自主合作探索,验证规律,掌握了知识,同时提高了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方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对于农村的学生数学基础本来就差,对学习数学没有多大兴趣,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同时,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脑筋去思考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筋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才能促进学生多想。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舌身多种感官并用,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来。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崔峦老师认为,成熟的课堂教学应该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使每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在课堂上,教学设计可以简单一些、开放一些、质朴一些,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学生在做什么,给孩子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真正与学生形成心灵的对话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智慧火花的“剧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选择和个性,关心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等情况。因此,教师只有以真诚有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