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24日

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实现教学目标

○ 黄平县旧州中学 杨胜梅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问题,教师要及时反思,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和自我调节性的思考。教学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通过图表引导。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笔者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

二、运用歌诀法。在新课程全面铺开的今天,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问题,教师要及时反思,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自我调节性的思考。例如,在高一的时候,笔者主要抓高一地理的基础知识部分,规范学生上课纪律及完成作业,纠正学生学习地理沿用初中的方法。高二在赶教学进度的同时,渗透初高中教材的内容,进而做到温故而知新。认真钻研教材,对初高中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初高中知识的逻辑关系,能运用自如。对于每一部分的知识点,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找最典型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而不是一味地局限于教材上的资料。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用歌诀法,如记我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可用此方法: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地理歌诀简洁而明了,方便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利用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为此,笔者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给予必要的关心、激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的相关内容时,我就以矿产资源为例,一方面用相关例证向学生说明矿产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和组合状况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一些工业基地往往是建在矿产地附近,这种教学旨在渗透“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的观点;但有些工业基地,如我国的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和漱户内海钢铁工业基地,周围并无大型铁矿、煤矿,但却是著名的工业区,原因是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矿产资源的地域限制,这种教学可以渗透“自然环境并非是决定性条件”的观点。通过上述这种辩证分析,学生一方面明确了自然环境可以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这种影响不起决定性作用,就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辩证的人生观。

--> 2022-06-24 1 1 黔东南日报 c191222.html 1 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实现教学目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