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下江镇中心小学 石开勇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高度重视思政课,而思想品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单从学校教育而言,我们可以利用校园国学文化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一、将校园国学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平移到学生课堂
校园国学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学校要收集校园内所有国学文化,然后将所收集到的校园国学文化进行分类,划分为几大板块。根据校园国学文化的内容,我们可以分为“古代学者名人”板块、“古代学者名句”板块、“礼信孝诚智仁及名句”板块。然后根据校园这些国学文化组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认真制作课件。将校园国学文化作为校本课程,走进学生课堂进行授课,让学生真正理解校园国学文化的内涵。
二、学生参观校园国学文化阵地,感受国学精髓
张贴在校园里的文化很多,学生对这些文化只是表面上的认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地领会其中内涵。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精髓,我们不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己的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国学文化的意义所在,让国学精神在学生的脑海留下挥之不去的烙印,让国学精神成为指导我们学生的人生指南。学校要求各班必须组织学生到校园里参观校园文化,体验古人的智慧,要求学生在自己最喜欢的国学文化面前深思,以此为自己的座右铭,鼓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终身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切。
三、开展“仁义礼智信忠诚孝”国学经典小故事的群文阅读教学
根据学校呈现的国学文化中的礼仪、忠孝、诚信等内容,学校要组织教师收集与“礼信孝诚智仁”等相关的小故事,经过学校教师集体精心备课,在中高年级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让中高年级的学生对这些小故事兴趣浓厚,从故事中悟出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在群文阅读活动中深切领会到“仁义礼智信忠诚孝”的精髓,并引导学生将这些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宝贵文化在自己的身上得以呈现,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并发扬光大。从小懂得真善美,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
四、做好《弟子规》《三字经》解读,并开展全校大课间朗诵活动
《弟子规》是圣人孔子的教诲,首先教育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谨言慎行、信守承诺。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学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后,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
《三字经》则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其核心思想包括了“仁,义,诚,敬,孝”,主要是教人做人做事道理。
一是通过学校组织教师对《弟子规》和《三字经》做好译文解读和解读课件;二是利用译文解读和解读课件对全校各班学生进行授课,领会含义;三是由少先队组织全校师生对《弟子规》和《三字经》举行大课间活动朗诵活动。在大课间进行《弟子规》和《三字经》的朗诵活动中,伴随着悠扬的旋律让整个校园充满着浓浓的古老的文化氛围。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开展《弟子规》《三字经》诵读活动契合同学们成长的需要,可以潜移默化地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有利于砥砺学生品格,促进行为养成,培育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五、开展以“继承传统 我爱国学”为主题国学知识竞赛活动
开展以“继承传统 我爱国学”为主题国学知识竞赛活动由少先队带头组织。参赛对象为三到六年级全体学生,以班为单位,以开卷的形式进行,活动评选出集体奖和个人。
通过竞赛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国学知识,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情操、气质、修养,从而养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校园国学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具体开展
首先,精选文摘、丰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文学精选段落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教学时,引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在课堂上进行朗读,如此豪言壮语,如此铿锵有力,使得整个课堂热血沸腾,又怎能不赋予学生激情。
其次,巧用名言、画龙点睛。在课堂教育中,引用名人名言、歇后语以及成语典故,烘托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不自觉地进行了学习,获得了熏陶,在平时教学中能自然真切的应用。如此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弥漫着国学经典的馨香,增加思想教育的魅力,提升思想教育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利用校园国学文化向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的确是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利用校园国学文化向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也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人格优化。也使孩子的内心世界涂下亮丽的底色,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对学生良好道德观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