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宰便镇中心小学 张仕银
体育课堂教学是指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获得身体健康知识,传授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增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学习内容。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教学体会:
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体育老师必须充分认识备课的重要性,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新课标,掌握新课标对所教年级的要求,各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具体可实施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教案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场地器材的布置、队伍的调动、安全保护与帮助、教法与学法、适宜的课堂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预防与纠错等的预设,都必须周密地进行分析,这些都是上好课的基础。
二、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课堂
一是课堂教学要突出民主化。教师要以平等的面貌出现在学生中间组织教学,指导学生练习,讨论疑难问题,提供有关新知识。教师可与学生同练习、同竞赛,要在教学中充分实行民主,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以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二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体育教师要用积极肯定的情感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训练、指点练习方法,控制调整学生练习活动。 以情导教、以行助学给学生以启迪,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教、 学、练融为一体,有机结合,形成有利的教学环境。三是课堂教学乐趣化。设计体育课时将练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才能增加课堂教学乐趣化。
三、要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尊重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善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时时体现出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活力四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把学生分成“优秀、良好、一般”3个学习小组。对于运动能力强、技能掌握好的学生,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提出较高发展性的教学目标;体育成绩及素质中等的学生为一组,着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及努力拼搏等精神品质,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及实践运动能力的提升,养成自觉向更高的目标递进的良好习惯;体育成绩及素质弱的学生分为一组,以树立信心,敢于挑战自我为主,让学生在练习中找出规律,让他们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学习与训练就能取得成功。
四、要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
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终身体育是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增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要培养体育能力,使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目的,学会锻炼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作用、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与方法和体育卫生保健常识,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锻炼,怎样锻炼,如何在锻炼中进行调控。二是留给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自学自练的机会,如根据课的内容、学生兴趣安排准备活动;小组长组织游戏比赛等,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练的能力。还可以安排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练习内容,有利于提高该项目的运动水平,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三是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于体育实践,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此外,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教学创新的动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深入钻研,剖析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练就轻松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