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平县中潮镇初级中学 邰光培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叛逆时期,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所以班级的管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班级的管理是理论指导和实践积累的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变化,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给班级管理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对初中的管理策略进行探讨,进而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一、良好的思想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指引方向,为学习提供动力
(一)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学会感恩,才懂得珍惜。因懂得自己生活中拥有的一切都来之不易,才会去珍惜它。学会感恩,才懂得回报。因为感恩,才懂得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因为感恩,才懂得努力学习。作为班主任应该利用班会、晨会和一些典型的感恩教育视频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生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学习、生活就盲目、缺乏动力。要想成为一个充满斗志的人,就得有一个正确的奋斗目标。班主任要选择恰当的时机,选取典型的案例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学会“放手”,方可顺势而为
(一)遇事有“商量”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要把学生当成“小大人”对待,对于班内的集体事务,要发扬民主集中制原则,待大家举手表决后才予以实施。这种“商量”就是发扬教育民主,就是要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决策、班级管理决策中来。民主的“商量”“商量”的参与,是教育激励的重要表现。
(二)行动有“方向”
一个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全体学生共同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一个班集体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那么自然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迷失前进的方向无法实现教育的功能。所以,作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大家认可的奋斗目标。每学期初,拟定目标时应避免盲目,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分阶段逐步实施,实现让学生“跳一跳,摸得到”的预期效果。作为班主任,在制定目标时要将近期目标与学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好高骛远,以免使学生丧失自信心。
(三)分小组合作管理班级的策略
(1)小组组建流程
本班在小组组建时采取了综合考虑学生成绩、性格、性别和其他特殊情形的分组标准。成绩上为实现各小组综合实力均衡,本人以学生的平时成绩为基础,由班主任、班干部共同协商确定小组长和小组人数。小组长和人数确定后,由全体同学写出申请加入有利于自己学习进步的小组。组长招收组员必须对组员进行“约法三章”,便于今后的管理,要求小组长在每个成绩梯度都有招收任务,这样确立的分组可使小组之间学习基础基本持平,而且小组成员具有合作团结的基础,便于以后小组工作的开展。小组成员确定后,各小组自行对小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小组机构分为小组长、学习指导员、纪律委员、各学科组长四种岗位,每个同学可根据其自身特点和小组需要身兼数职,但每个同学至少担任一项职务。第一次召开小组会议时,小组成员需共同确定小组信念,制定小组公约,确定小组目标,明确小组计划,商讨小组内奖惩措施等。
(2)小组合作管理培训
小组机构建立后。但真正要使小组机构服务于班级管理,关键在于围绕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后续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小组长培训、班干部培训,及全班小组合作学习培训。
举行小组长培训。培训内容:一是打造小组文化,每个小组都要有自己的名字、信条、公约、目标、计划。二是定期举行小组会议,开展自我批评,找出自己近期存在的不足,着力于共同进步。三是促进小组成员的团结,尤其是对基础较差、性格内向同学的帮助和鼓励。
举行班干部培训。班干部是小组合作管理的直接执行人,需公平、合理地利用好小组积分这一管理工具进行学生自主管理。一是熟悉小组合作管理细则,认真履行好监督职责,接受全体同学监督。二是公平、认真地填写学生的学习成长档案。
举行学科学习培训。一是小组内的组长和学习指导员为组员解答一些力所能及的学习问题。解决不了的由组长或学习指导员请教老师后再回来帮组员解决,学习指导员必须在小组内当好“老师”。二是成员相处。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监督,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