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往洞镇中心小学 杨昌辉
学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办好一所学校,校长很关键,校长必须有超强的智慧,要有大爱的精神,要有自己独到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要有自强不息、永不服输的霸气。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和管理能力,引领教师不断成长。校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深化学校管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一、 了解当地文化背景,促进学校发展
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让学生了解当地文化背景很有必要。从江县居住着汉、侗、苗等民族,以侗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境内山环水绕、自然生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民族特色浓郁,民族文化活动多彩纷呈。现有增冲、则里、朝利、增盈、高传、信地和秧里7个传统村落,有增冲鼓楼和金沟花桥2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往洞镇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花桥、鼓楼)之乡”。往洞镇自古被誉为“鱼米之乡”,旅游资源丰富,以国宝——增冲鼓楼(始建于1672年即康熙十一年)为代表的鼓楼有23座,以金沟花桥(始建于1777年)为代表的风雨桥有24座。还有神奇的龙王潭瀑布,保持完好的托苗大山原始森林,反映时代变迁的古摹古井群,展现侗族民族文化及历史渊源的歌舞戏曲和传统民族节日等等,是纯侗族文化的最后一块净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创建地域特色文化,让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传承。
二、运用灵活的发展理念,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发展理念就是在管理工作或管理过程中起指导作用的思维方式,是管理者对管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它指导并贯穿于管理者的管理活动中。因此校长要有科学的发展理念,这是实施科学管理确保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而教育质量则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常规“五心”要求,要精心设计教案、专心研究教材、用心组织课堂、细心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培养学生具有自我约束的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也就是要学生有自我教育的本领。一个优秀的学生必须是一个具备足够自学能力的人,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自我教育的人,否则算不得是个优秀的学生。作为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自己去学习、研究,去掌握更多的知识。人类的知识财富,其积累主要不是机械相加,而是发展演进的。由此,学生对于现代的知识,绝不可“光知守而不知变”。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定要多看书,在接受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有所发现、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三、细化学校管理强化责任落实,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建立五级管理机构,为学生管理打好物质基础。五级管理,指的是校长、副校长、校委会成员、班主任、学生会这五个级层分工协作,共同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而班主任工作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校长抓全面。管理能否精细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所学校的校长,搞精细化管理校长的特点是:真诚待人,踏实办事,情注师生,民主治校,学校发展有目标,改革有思路,推进有办法。工作方式是:遵循规律改革创新,工作有计划、成绩有奖惩、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我们学校总的原则就是“教育领先,管理从严,指导到位”。学校在开学第一周至少要用三天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进行教育,包括学生的卫生习惯要做到不随手乱扔,自觉维护室内外干净整洁,不乱涂乱画;就餐秩序做到吃饭静、敬、净,15分钟之内完成就餐;寝室内务做到军事化管理,被子折叠规范,洗漱用品摆放整齐,背包鞋子按指定地方存放;课间操做到快、静、齐,走路要昂首挺胸有精神,动作规范有力。培养学生爱校如家,人人遵守纪律,以班级荣誉为荣,以学校声誉为荣的良好品德。
四、课题研究促发展,树立教师形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是教师课题研究的引领者。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校长应当是以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的身份,与教师交流、对话与互动,并在课改过程中与教师共同成长。如何适应面向每一个不同的学生实现个性化教学,如何克服“观念保守、对以模块编排的教材体系不熟悉、教学方法单一、三维目标不能有机整合到教学中、灌输式教学、师生互动难”等问题,这就需要校长引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是工作和事业的需要,也是提高自己地位的需要。消除老师对课题研究的畏惧感和陌生感,引领教师牢固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效即成果”的课题研究意识,要以研究者的眼光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系统化的反思,那就说明具备了研究型教师的素养。教师成为研究者,意味着将教学反思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意味着反思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教师个人研究是校本研究的基础和主体力量,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研究的过程,不断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同时教师要树立良好形象,作为学生学习的标杆,教师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有敬业精神,淡泊名利,做“四有”好老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