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25日

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探究

○ 天柱县第七小学 王凤英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时间主要在课堂上,而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天性好玩,没有养成在课下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课上的教学时间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基于此,笔者在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联系实际,讲清算理

在数学计算中,有一种计算题是带“小括号”的,在计算的时候要先计算“小括号”里的部分,然后再计算其他的部分。笔者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于“小括号”的印象,便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例题,“在超市里有很多商品,小红去买东西,她带了50块钱,买了一支7元的钢笔和一本3元的笔记本,请问小红的50块钱还剩下多少?”

在计算中学生首先想到了将所有花掉的钱都减掉的方法,列出了“50-7-3” 的式子。此时,笔者提醒:“我们能不能将小红花掉的钱先算出来,然后再统一减掉呢?”此时又在黑板上写下式子“50-7+3”,并询问大家:“这样的式子是不是正确呢?”学生都表示不行,这样就变成减掉了钢笔的钱,然后又加上笔记本的钱了,和事实不符。笔者引入了“小括号” 的概念,“所以我们不如用一个标志将要先算的部分标志出来,这样是不是就能够清楚地表达意思了呢?”将“小括号”加上后,就算不解释算理,学生也在刚刚的现实例子中明白了“小括号”的作用就是说要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然后再计算外面的。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学生就会记住“小括号”在数学计算中的算理作用。

二、运用道具,演示算理

传统计算教学中将“纯粹的计算”作为核心内容,这使得教学变得枯燥而又单调,无法适应小学生的心理需要。笔者在教学的时候将计算和动手操作、使用道具联系起来,让学生一边算、一边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他们对计算原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为了让学生理解“等号”的概念,笔者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来展示“1+4=5”用小木棒是如何展现的。在屏幕上出现一个左右颜色不同的模板,先在左边出现1根小木棒,然后问:“红色代表等号左边,绿色代表等号右边,现在红色有了1根小木棒,绿色要放多少啊?”学生回答“1根”。课件继续播放,红色部分又多了4根小木棒,又问:“现在我又在红色的部分加了4根小木棒,那么绿色的部分要加多少啊?”学生回答:“4根。”我问:“绿色的部分一共有多少根小木棒?”“5根”。在给学生演示了计算方法之后,便让学生进行模仿自己在课桌上画出一条线作为等号的两边,然后按照课本中题目的内容来摆放小木棒,放一放、数一数,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等号左右的数字或数学式子的值必须保持相等”这个问题,同时也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加法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没有接触过数学的低年级学生快速地进入到数学情境之中,理解数学概念。

三、条分缕析,感悟算理

数学计算最关键的就是思路问题,思路不清晰的话是无法正确计算的。笔者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将自己的计算思路展示出来的方法让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明白计算的法则,用“说一说”的小活动让学生陈述自己的计算方法,将传统教学中闷头计算的“哑巴”数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促进学生学习。

例如,在学习退位减法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发动思维,说一说面对“16-7”这道题自己是如何计算的,最好能够说出与众不同的计算方法。结果学生畅所欲言,有的提出可以用列算式的方法来计算,这样最直截了当,能够清晰地展示计算的方法。也有些学生认为可以用拆分法,先将16拆分成一个“10” 和一个“6”,用“10-7”得到“3”,然后再加上多下来的那个“6”,同样也能够得到“9” 这个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联系实际,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运用教学道具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体验中增强数学计算能力,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 2022-06-25 1 1 黔东南日报 c191332.html 1 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探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