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凯棠民族希望中学 顾秀珍
教师在课堂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那么这节课就是高效的。假如在一定时间内学生没有学到应有的知识,老师没有传授一定的知识,那么这节课效果不佳。教师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主动性,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一、科学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开课开得好,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让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听课状态,课堂就有了保障。使用恰当的导入方法,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并不想每节课都费尽心思地去设计导入部分,所以广大教师使用最多的导入方法是复习导入法或问题导入法。这两种方法虽然常用好用,但不新颖不引人入胜,不能让学生快速地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新课的探究之中。教师应当在课前认真备课,才能找到导入切入点。例如,在《草船借箭》的这一章课程中,教师就可以用故事导入法。中学生都特别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来引入新课,曲折的情节让学生深陷其中,在教师创设好的情景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诸葛亮能否借到箭?借到箭需要哪几个条件?学生在科学的导入下,很快进入学习思考状态。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当不要重复之前的教学办法,老办法很难吸引学生兴趣。可是很多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都是以单调的教学形式进行授课,学生在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中就容易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因此老师需要进行情境创设,如教师用微课创设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增加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课堂学习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之后,才会在课堂上更加集中学习。微视频能让学生能够想象出它所描述的图形,使老师的讲课内容变得更加抽象,因此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一些课前的准备,找到一些比较有趣的、有教学意义的视频,通过多媒体将有趣的视频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望庐山瀑布》这一课,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庐山瀑布的美景,再引入诗人的诗句,使得学生兴致盎然,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三、进行探讨式学习提高参与度
探讨式教学法,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关知识、相应原理进而得出感悟或者结论的教学方法。在探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得到提高,掌握的知识相对牢固。在探讨课程中,教师应根据该课程的特点,设计若干有意义的问题,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指明方向,避免探究陷入僵局或步入歧途。一方面,教师应尽量少用、不用单纯加深记忆的问题或者答案为“非此即彼”的两分型问题,应更多采用关联性、假设性、因果分析性、归纳总结性等延伸型或开放型问题,以便启发学生思维,使得探讨效果最大化。在探讨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思考时间,而不是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通过听取学生的观点、鼓励公开的讨论、接受与众不同的观念,教师通过分组展示、讨论互动、推理诱导等多元化教学,使得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式学习,实现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从而引导学生提高自学的能力,变“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就需要精心备课,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就以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课程之中又以美妙的情景牢牢吸引学生关注。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当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得学生在谈论、思考中学有所获,使得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以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升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