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郑涛) 平地、起垄、覆膜、起苗、移栽……十几名群众正在三穗县八弓镇蜜蜂村抢抓农时种植头花蓼,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通过政策宣传、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群众对药材产业发展的抵触情绪慢慢转变了,询问头花蓼产业的人越来越多。”由贵州省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选派到蜜蜂村的第一书记黄凇崧说,作为一名病理科方面的医生,深知头花蓼产业不仅有很高的医药价值,且市场需求大、前景好。
“头花蓼中药材种植,从耕地、垒梗、覆膜到种植,每天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村民通过参与劳动还可以获得每天的80元的劳务费用,极大的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蜜蜂村党支部书记吴昌平说。
“年纪大了,自己在家种地哪能找得到这些钱。”今年68岁的脱贫户田应琼甚是欢喜,除了把自家的2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外,还一直在合作社的头花蓼基地里务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务工纯收入。
据悉,蜜蜂村通过“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引进贵州瑞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种植中药材实行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加工,构建以销定产、以销促产、产销紧密衔接的农产品供销体系。
“今年,我们试点种植30亩头花蓼,保守估计每亩产量在600公斤左右,按照签订的保底价格由贵州瑞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7元/公斤的保底价统一收购,如果试种成功,明年争取到全县推广。”八弓镇组织员杨卫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