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柱县第七小学 陶秋霞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教师需要围绕阅读来提升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及情感的把握等,让学生激发阅读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随着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提升,其语感和语意等都有一定的积累,也会有着自己的阅读审美角度,所以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是教师教学所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就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分析为基本论题,展开论述。
一、组建阅读学习小组
影响学生阅读质量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组建阅读学习小组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小组中学生可以加强阅读交流,再加上小组中由于没有教师以及外界环境的压力干扰,更益于学生之间开展阅读的深度学习,进而发现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兴趣。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首先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先布置以下问题让学习小组在预习的过程中完成,如:“1.为什么小女孩在又黑又冷的夜晚不回家呢?2.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想呢?3.故事中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等等,让组内的学生进行合理分工,梳理文章情节,增进情感的把握。同时增加与其他小组之间的交流,使得组内的答案更加完整和准确,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提升学生对于文本整体的理解能力。
二、创设情境式教学
阅读给读者的感觉仿佛是身临其境,所以教师可以根据阅读的特点创设情境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根据真实的场景体验来增强阅读的感受,进而开展沉浸式的阅读方式,且有效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阅读距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上《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教师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大自然中微风和狂风的声音,营造课堂氛围感,同时让学生静下心去发挥想象力,讲述一下在风的聆听中可以想象到哪些画面,然后再带领班级学生去阅读文中这段关于风的描写,让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主观感受再去强化对于文章内容的认知。之后,教师再以同样的方式让学生猜想下在大自然中可以听到哪些声音,然后借助多媒体的音频,再给学生创设相关的意境,循环往复,让学生逐一增强对于文中书写的每种意象之情。
三、组建教学评价体系
根据学生的课堂阅读表现情况,教师可以进一步调整和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教师可以创建教、学、评一体化的方式,来优化课堂教学质量。阅读课堂通常是以教师的板书式教学为主,这样的阅读模式容易导致学生阅读积极性的下降,所以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学评价机制的设立来发现教师教学上所存在的问题,让教师意识到教学的创新以及课堂高效建设的重要性。
例如,教师在上《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上完教材内容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以总结的方式创设课堂问题评价:“1.本堂课的教学方式是否活跃了课堂氛围?2.大家是否喜欢本堂课教师的教学方式?3.大家认为激发阅读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有哪些?”等等,通过这些问题来探索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让学生可以进行阅读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掌握自身学习情况。
四、总结
综上所述,阅读水平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有效体现,而如何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与学生的阅读兴趣密切相关,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开展关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十分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