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河县观么小学 李妮蓉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生活联系紧密,包含内容广泛,知识性和趣味性并存。当前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单调枯燥、气氛沉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无法感受到快乐,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再加上农村的孩子大多数是留守未成年人,他们缺少关爱、不善于表达、性格内向、胆小,在语文课堂中更多倾向于倾听,而很少和老师互动。基于此,构建农村小学语文快乐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快乐课堂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将学习效率和质量提升到最佳。如何打造农村小学语文快乐课堂,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了解孩子,走进孩子
农村孩子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和城里的孩子相比,各个方面都比较落后。尤其农村的孩子大多是留守未成年人,这就导致了农村孩子的特殊性。由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家庭的影响,农村孩子大多性格比较孤僻、内向,不愿意表达自己。因此,要想建立良好生动有趣的课堂,快乐的课堂,教师要多去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可以通过家访、聊天、课间互动等形式,增进师生情谊。孩子接受教师,有利于打开他们的心扉,从而从内心上喜欢教师的课堂,从而爱上语文,对于打造快乐课堂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教师要争做反思性的实践者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我们的观念,改变我们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会学习带来的快乐,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提高个人素质,严谨治学,锐意创新;要将专业知识的根基打牢,扎实自己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自己的知识素质,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要转变思维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主动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要用心教学,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丰富快乐资源;要本着一颗童心,要快乐而幽默,也要有一颗爱心。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带着一颗乐于奉献的心投身到教育中来。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善于搜集充分的“快乐”素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善快乐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快乐感受。总之,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概念,不断反思自己,活到老学到老。
三、构建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
教育者要重视快乐课堂的构建,从语文教学的导入、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进行积极研究和探索,让小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丰富情感体验,健康快乐成长。
(一)在课堂导入上下功夫,通过设计合理的导入为课堂的实施做好铺垫;(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快乐学习;(三)给学生搭建充分发挥想象的平台,使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地遨游;(四)实施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五)采取适当的游戏,符合孩子的天性有利于快乐教学的开展;(六)打造动手操作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通过课堂中的互动,将学习变成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七)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能改变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八)创设悬念引发课堂快乐气氛;(九)创设讨论、解决问题的情境,同时也要重视评价,体验成功等。当然,打造快乐课堂的方式方法很多,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去总结,挖掘适合自己课堂的有效策略。
总之,快乐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互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的效果。打造农村小学语文快乐课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要不断反思自己,要寻找适合农村孩子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在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地掌握语文知识,最终将语文课堂打造成愉快而高效的课堂,让学生获得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