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江县坝芒中学 金晓叶
现在新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家长的宠爱,很多事情都是父母为之代劳,导致孩子的意志力相对薄弱。此外,学校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很多学生的抗压、抗挫折、抗打击能力相对较弱。根据国内调查资料显示,约占85%的初中生在遇到挫折时选择逃避,没有积极面对,如成绩下降或在比赛中失利,就会表现出恐慌和挫败感,不敢告知父母,不仅影响生活和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是身体发育和意志品质培养的最佳阶段。所以,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成为当前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体育教师的职责所在。
一、体育对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管理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过去,学校常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优的标准,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学生缺乏勇气解决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不利于学生成长。在健康第一的理念下,学校应高度重视体育教育。课程安排时,可以考虑多一些课时,让学生有锻炼时间,这样利于学生缓解学习的压力,让学生自觉养成积极、乐观、不屈不挠的意志习惯。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选择具有对抗和竞争性质的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较量过程中找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做到锻炼自己的体魄,又能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例如,通过中长跑项目培养吃苦耐劳、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精神,形成顽强和自信的品质;通过短跑锻炼学生的果敢和永不服输的精神;通过球类项目让学生的团队意识得到培养。可见,体育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方面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二、通过体育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方法
1.利用明星效应正面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既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的技能,也要注意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意识到意志品质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可以借用身边具体的、典型的、励志的案例来引导和教育学生。例如,通过讲述中国女排、姚明等优秀运动员的励志故事激励学生,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也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同时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体育地位。通过向学生讲述体育界著名人物的励志故事,让学生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进取意识和爱国意识等。
2.通过体育活动,使学生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定决心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一定会遇到困难。但是,体育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只要我们有坚强的决心,克服困难的方法一定多于困难。所以,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一定会存在因为遇到困难而退缩的情形。例如,长跑训练因为枯燥无畏,反复练习会让学生失去耐心、情绪低落,进而造成厌学。因此,针对这项目,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注入新的元素,激发学生兴趣,如教学过程分段计时,并设计设置不同奖励等;此外,老师应该多用表扬和鼓励的话来给学生鼓劲,给学生信心,让学生有获得感和成就感。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时,老师要充分肯定,失败时老师不应批评,而是要多开导、多鼓励,帮助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通过参与运动的过程和老师的语言感化学生,让学生自觉找到克服困难的坚定决心。
3.因材施教,找到意志品质培养的方法
因学生个性身体和心理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情感。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状态,当发现有学生厌学、抵触等情绪时,及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针对性进行教学和训练,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从而激发自主学习意识。
三、结论与建议
体育强则国强,体育教师要用积极向上、拼搏、永不服输的体育精神来引导学生的思想成长,使他们的思想成熟,做事稳靠。正是因为体育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特别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要根据学生差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善于通过体育教学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中逐渐养成积极主动、乐观向上、勇敢、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和健全人格,使他们健康成长,为他们在今后成长道路上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