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巩县凯本镇幼儿园 杨 平
一、转变理念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
幼儿园老师在家园共育活动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主导者,又是参与者。而且,幼儿园老师还肩负着向家长宣传关于家园共育的理念、内容和引导其共同完成家园共育活动。可见,家园共育活动的实施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幼儿园老师的家园共育理念的影响。园长应要求全体老师积极参与学习家园共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以转变老师的家园共育的理念,增强其法律意识,做到依法执教、依法治校。在家园共育活动中,家长扮演着多重角色,如观察者、教育者、评价者、学习者以及消费者等。可见,幼儿教育离不开家长这一角色的配合。因此,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园共育观念,清楚自身在家园共育中的角色定位,配合老师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二、创新家长与老师的有效沟通方式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有规定,幼儿园应当建立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制度。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制度化家园共育模式:一是建立常态化的老师家访活动。老师要清楚地了解孩子、家长以及所在家庭的情况。对于孩子的日常生活情况,老师要做好记录,登记在“幼儿成长记录手册”中。针对孩子每个阶段的表现做好记录,并通过家访活动及时反馈给家长;在孩子出现异常情况时,也要及时记录并反馈给家长,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二是构建制度化接待活动。园长在家园共育活动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园长对家园共育的态度也会影响着家园共育的实施。在孩子上下学期间,园长应准时在校门口迎接孩子和家长,园长通过与家长的近距离沟通,以获取孩子的最新情况。幼儿园要因地制宜,开展多样化的家园共育方式,强化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实现多方共育的目的。
三、发挥园长在家园共育中的引领作用
为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园长应抓住各种时机与家长展开紧密合作,想办法让家长热爱幼儿园、相信幼儿园以及愿意加入幼儿园合作中,如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日常饮食搭配、带家长参观幼儿园环境、了解家园之窗的设计等。园长是幼儿园老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园长的引导对老师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园长应定期对老师进行专业培训,培养其爱生如子、爱园如家的良好品质,不定期开展一些有利于老师教学水平提升的活动。同时,园长也要关注老师的教学能力情况,定期开展教学评估与考核也是一个有利于老师发展的关键举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园环境亦是如此。
四、提高幼儿园老师的职业素质
幼儿园老师的素养,很容易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造成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形的,有的甚至会毫无察觉地影响了孩子的一生。因此,出于对孩子成长环境的考虑,严格幼儿园老师的准入是必要的。喜欢孩子、愿意和孩子玩是选择幼儿园老师的首要条件。另外,各地政府要依据当地的幼儿园师资情况,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幼儿园老师的准入资格,积极引进高素质、高层次的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或教育精英参与到幼儿教育队伍中。一名合格的幼儿园老师除了需要具备足够的幼儿知识和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幼儿园与地方教育部门应重视并加强幼儿园老师的职业道德素养,防止虐童现象的发生。在家园共育活动中,幼儿园老师要“才艺双全”,才能胜任家园共育的工作。这就要求幼儿园老师要加强以下两方面:第一,加强自身的知识素养;第二,加强自身的职业能力。对于前者,可以通过学习有关家园共育的知识课程、参加省培或国培计划、座谈会、学习优秀的家园共育经验等;针对后者,可以通过专题讲座、观摩活动、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家和园就像左右手,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老师应充分挖掘家长的主动性,同频共振,促进家园共育。当家和园全力配合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两者的教育优势,努力为家园共育搭建桥梁,促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