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26日

浅析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 从江县宰便中学 秦江明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求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就对朗读教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也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回归。然而,这个要求并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在语文教学中也未能得到很好落实。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从朗读训练抓起。朗读是语言训练的重要手段,是学习语文的金钥匙。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一是朗读的认识不够。长期以来教师对朗读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讲”才是主导,唯恐读会占用时间。而学生的读,亦多采用默读的形式,是在无目的的情况下进行,这就削弱了朗读作用。二是朗读的形式欠妥。课上的朗读大多采取齐读、分组读,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朗读较少,其他形式则更少。三是朗读的指导不当。教师的指导大多停留在字音、语序是否正确等一般指导的层次上。另外,农村中学有的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较低,很难起到示范作用。四是朗读的水平令人担忧。大部分的学生达不到一般的朗读要求,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还会读得前言不搭后语、结结巴巴,更不用说达到有感情地朗读了。

有效朗读的一些策略。要使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走出误区,教师必须探寻有效性教学的途径,重视朗读教学,发挥好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认识朗读的意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是对朗读教学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教师不能只把内容作为教学和考试的重点,更应把眼光放在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语文综合素养上。朗读是一个人全方位感悟自得的过程,是口、耳、眼、心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因此,朗读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流畅精炼,阅读理解更准确深刻,语言感受更迅速敏锐,情感熏陶更丰富细腻。

2.改革评价方式。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的一项措施是改革评价方式。如果考试是必须实行的评价方式,那么朗读能力的考查就应作为考核内容之一。例如,在考试中增加语文听力的测试,播放一段优美文字,通过朗读者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考查文中所表达的感情或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是一种很好的促进方法。这实质上也是在间接地考核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为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朗读体验,才能和朗读者心灵相通,产生共鸣。

3.创设朗读情境,激发朗读兴趣,丰富朗读形式。朗读不是简单地把文字转换成声音,照本宣科,而是用感情去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而这种情来自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往往对直观、生动的事物最感兴趣,课堂上我们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多媒体、音乐、图片以及教师的范读来渲染课文情景,首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会对所读的内容产生兴趣,产生读书的欲望。因此,教师一定要提高学生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真谛。

教师要让学生用自己感兴趣读的方法朗读、感悟,由“苦读”变为“乐读”,让他们把朗读看作是一种享受。

4.优化朗读方法,注重体验感悟。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才能读得正确、读得流畅、读得有感情。如最基本的要求:字正腔圆,声音不做作、不浮漂、不虚夸,词与词的疏密度相对适中,不过紧或过松,节奏变化平稳。更重要的是根据文体和文章思想情感处理好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朗读技巧的熟练运用。一般说来,不同体裁读法不同。如文言文朗读在整体上应该是平稳舒缓、从容深沉的,要把词语拓开,更多地容纳与表露那些文字的含义与意蕴,要读得响亮清晰、平仄分明;诗歌朗读则要把握诗的生命,格律诗要读出回环鲜明的节奏;而自由诗的节奏则更起伏跌宕,灵动停连,善于使用突停、长停、快连等技巧,因境抒情,因情用声等。

5.朗读指导的过程要合理、有层次。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在开始时不能有过高要求,要遵循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朗读训练要有阶梯性,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即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又有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更有最高要求——传神朗读。

6.努力培养朗读兴趣。不同的文章朗读时各有其特点,有的轻松愉快的、有的雄厚低沉的、有苍劲悲凉的、有慷慨激昂的、有委婉曲折的……就在这时快、时慢、时高、时低,悲悲喜喜、议议叙叙之中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文章的主题。学生在朗读和聆听后一定能够净化学生的灵魂,使学生感受到审美的愉悦,从而体现朗读的巨大价值。特别是那些朗朗上口,遣词造句乃至修辞结构都特别讲究的精品文章,朗读甚至背诵起来那简直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享受,它不仅能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而且对于学生今后的写作、发言、都会有所帮助,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前更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有效朗读的一个根本点就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懂文本、感悟文本。有效朗读的指导过程,其实就是深入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过程,也是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的过程。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语言的形式和内涵,并有了自己的感悟,朗读也就真正成了“心声”,这样既实现了学生的发展,又让语文课本变得鲜活,让课堂变得高效。

--> 2022-06-26 1 1 黔东南日报 c191440.html 1 浅析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