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26日

浅谈农村小学中年级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与技巧

○ 剑河县观么镇新民小学 姚敦林

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行,对于农村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已经不满足于简单运算公式的学习,而是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提高数学综合素养。但是在农村小学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接触的外界信息有限,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大家日益提高的学习需求,本文针对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包含大量的理论知识和运算公式,尤其是升入中年级后,教材难度提升,对他们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新课改背景下,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锻炼独立思考意识,逐渐养成自主探究精神,掌握有用的数学信息和内在规律,通过发现、分析、归纳的流程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共性,以此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年龄的特殊性,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的,也经常会用“是够有趣”作为判断标准来决定自己对待数学学科的态度。如果课堂设计充满趣味,他们会认真地投入到后续学习中,积极配合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营造出活跃的班级氛围。相反,若是整体流程枯燥乏味,则很难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容易出现走神或者与同桌做小动作的行为,影响听课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性格特点展开教学,以激发兴趣为首要目标,通过构建情境的方式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中《测量》一课,要求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教师先展示一根铅笔,引导学生猜测它的长度,并用手进行测量,将手指的距离用格尺画在本子上,检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调动大家的求知欲,并在亲自动手操作中将疑问解决,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

二、创新教学方式,锻炼思维意识

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是处在时代前沿的教育行业,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操作设备备受欢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调动大家的数学热情,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强化思维意识。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复式统计表》一课,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新民小学三年级五个兴趣小组活动的图片,引导大家回答在图中收获了哪些信息。为了更好地加以总结,把这些数据列入表格中展示,以此引出本课主题。借助信息技术有效创新了授课手段,通过图片这样直观的形式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并锻炼了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意识的发展。

三、形成问题策略,提高表达能力

解决问题的核心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体会解决方法的多面性,面对不同的问题能够生成不同的策略。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教师可以利用举例法、画图法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加强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丰富的教学形式能够充分激发出探究热情,愿意主动配合教师完成各项任务的实施。随后引导他们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事物也是由这两个图案构成的。借助问题的提出有效锻炼学生语言技巧的运用,提高了表达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本课重点内容的理解。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中年级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与技巧不仅体现在构建问题情境、创新教学方式以及形成问题策略这三个方面,还有更多行之有效的途径需要教师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在课堂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养成思考的习惯,促进思维意识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 2022-06-26 1 1 黔东南日报 c191448.html 1 浅谈农村小学中年级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与技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