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26日

初中美术教学的激趣策略

○ 凯里市凯棠民族希望中学 杨金红

美术教育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力和欣赏能力以及审美兴趣和态度有着重要作用。 在初中阶段的美术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没有艺术创新实践和合作探究精神,老师单纯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只是当作娱乐,学生不能认识到学习美术的重要性。 作为初中美术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就十分关键。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亲其师,所以信其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美术课堂的重要前提。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仅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在师生的相互沟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民主的课堂中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调动起学生的极大热情去参与学习,使学生乐学,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深入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与学生交朋友,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和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关系,为上好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民族文化进入课堂激发学习热情

凯里市凯棠地区服饰别具一格,集刺绣、蜡染、织锦、银饰于一体,款式古朴,格调典雅,为中外学者所注目,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一件件银饰就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服饰过程中的剪纸艺术形象夸张、趣味性强,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它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陶冶学生情操,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爱国热情。作为美术老师,就要从美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在课堂上引入苗族服饰中的剪纸绘画艺术,使得学生学到剪纸绘画艺术,他们回家后可以帮助自己的母亲制作服饰。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高,使得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美术。

三、美术教学生活化

教学生活化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重视,美术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美术来自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就是美术学习的源头活水,美术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只有把课堂当作生活的缩影,才能使得课堂生动有趣。教师应以美术新课标提倡的美术教育面向生活化的理论作为依据,把美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活动联系起来,使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体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学习美术。例如,教师创设美术的生活化情境,即能够让学生既有感知生活的熟悉感,又要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合理选择切入点来加以巧妙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习,也才能够让其在愉悦的环境之中快乐而高效地学习。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安排一名身穿民族盛装的漂亮模特出现在教室里,进而让学生自己去绘画,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

四、及时赞扬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在美术实践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与艺术品位,运用画笔来表达内心思想与情感的能力。学生在绘画写生过程中, 不一定尽善尽美,只要“造型、表现”有一点点可取之处,教师就要表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表扬方式上,老师可以通过张榜公布、授予称号、口头表扬等方式。教师应当把表扬贯穿于教学始终,不断、反复、不停地表扬学生,教师每一节课都有发现一个可以表扬的人和事进行表扬。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总而言之,教有法、教无定法。作为美术老师,要在民族文化之中寻找美术教学的切入点,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得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美。教师还应当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使得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学习内生动力,在愉快的心情下进行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和素养。

--> 2022-06-26 1 1 黔东南日报 c191449.html 1 初中美术教学的激趣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