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26日

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策略

○ 黎平县第四中学 吴江华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一、高中地理课堂效率提升的重要性

地理学科充满趣味的内容以及丰富的知识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但是如果在课堂上没有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它们就会变成枯燥乏味,学生也会失去求知的欲望。因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不仅可以增强高中地理课的魅力,也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求知的方法,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

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是指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其核心在于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就是指教学要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有魅力。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的重点是在于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就是通过运用一定灵活的方法,在相同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是通过一定效率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得到全面平衡的发展。

每节课45分钟,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公正的。同在一个班里学,由相同的老师教,而有的学生成绩却不理想,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不能充分利用45分钟,课堂学习效率低,学习方法有问题。为了搞好学习,应把握好课堂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努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误区

(一)多媒体非用不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不把信息技术引入地理课堂,那是一件憾事。多媒体信息量大,有扩展性,能向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刺激,是教学的得力助手。教学媒体的广泛使用,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情感、发展想象、启迪思维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管是否需要、效果如何,将实物、挂图、录音、录像、投影等一齐用上,结果弄得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深刻性,耽误了教学时间,降低了教学效果。因此,在使用教学媒体时,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全面规划,合理配搭,适时展示,恰到好处。

(二)一味地“以学生为主体”。现在有不少课堂教学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较快,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较新鲜的见解和主张,教师却误以为自己引导得法,就跟着这些“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则丧失了“发挥”的机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遵循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规律,违背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限制了大多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评价过于重视结果。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要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即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由于评价结果操作方便,我们很容易走进这样的误区:只重视对结果评价,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只重视对“成品”的评价,而忽视对“半成品”的评价;只重视对优秀作品的评价,而忽视对不太成功作品的注意。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未能完成或质量很差的情况是正常的。教师不应该忽视学生的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可以对学生说“你再想一想!”“谁能再补充一下”等等。

三、高中地理课堂效率提升的有效策略

(一)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教师水平、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已定的情况下,备课是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能否认真备课和善于备课,也是能否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环节。其实,每一位教师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的教学成功,都渴望自己是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都渴望自己不辱使命,这就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之所以在课堂教学上呈现出差异,除个人修养、气质、天资、能力不同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是否精心备课。

(二)明确目标,精选地理教学内容。高中地理相对于初中地理来说内容更为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精通地理教材的内容,熟练掌握并且充分备课,梳理知识间的条理关系,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另外,教师也要注意到学生知识学习的阶段性,依据课程标准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精心挑选,做适当的取舍和增补,找出对同学们学习有用的知识和例子,那些不易理解,而且对同学们学习没有多大帮助的知识可以不讲。地理教学内容来源广泛丰富,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以课本素材为主,同时结合课程目标,将“文献资料、试题材料、时事生活”中可利用的部分修改完善作为辅助素材,通过“案例——探究”的方式呈现在课堂教学中,以期不断重构思维体系,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效果。

(三)控制节奏,有效把控教学课堂。一堂好的课堂教学,不仅体现在对教材的把握,精彩的生成,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使用,还体现在教师对课堂的有效、精彩的调控之中。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

(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地理思维。创设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从“无疑”处产生“疑难”,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之中,从而产生新奇和探索,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究性的行为,激发学生向未知王国进发,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掌握分析、综合、比较等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尝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乐趣,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例如,讲到云贵高原的气候时,讲解苗族侗族群众喜欢辣椒的饮食习惯。思考:苗族侗族群众喜欢吃辣椒的原因?这个问题紧密联系生活,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叩开了学生的心扉,诱导学生联系云贵高原的气候去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思维能力的提高。

(五)放低身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无时无刻都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感情的接近,心灵的共鸣,知识的启发,能力的培养。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有道是:“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宽松和谐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一旦在课堂中创设出这种氛围,学生便会感觉到家的温暖,学习起来倍感轻松。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呢?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该理解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体会到信任,亲情与爱护,不仅要在课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耐心指导,还要在课下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样,必定可以迅速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注重反思,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使教师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反思是教师丰富教学实践智慧的工具。反思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然之路。课后自身的教学反思,教师要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学习能力、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一个老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才能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然后将其结果运用于教学,提升课堂效率结果。

四、结束语

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效率。教师不仅要在备课上下足功夫,也要在课堂上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社会发展所需的地理素质。

--> 2022-06-26 1 1 黔东南日报 c191455.html 1 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