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巩县注溪镇幼儿园 章晏婷
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由于农村幼儿园资金困难、课程资源匮乏,所以充分利用种植活动,衍生出教育教学活动,融入“农乐”课程中,用大自然、大社会做活教材,充分挖掘,合理利用农村本土资源,完善园本课程的构建。
一、基于生活
种植活动是人类的基本生活活动,也是身处农村的幼儿常见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种植活动随处可见,笔者所在园以“农乐”课程为主导,幼儿以观察植物生长、动手实践为主线,将植物生长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幼儿亲近自然,使得幼儿的天性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得以体现。
二、立足生命
首先,种植活动围绕幼儿常见的种植物展开,如玉米、黄豆、西瓜、水稻等种植物,是幼儿最为常见的。
其次,把种植活动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幼儿可以在一日活动中随时见到所种植的植物,亲自观察体验、参与种植。
最后,本园为每个班设置了种植区,每个班根据对幼儿调查确定种植物,户外设有柚子种植基地以及水稻种植基地,幼儿可根据季节对种植物进行观察,并形成“农乐”课程的架构。在种植实践活动,幼儿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所种植的植物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三、亲近自然
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通过种植活动,幼儿能够了解到在自然界中没有一个生命是独立存在的,是相辅相成的,每个生命从开始到结束都有一个完整的过程。
种植活动也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通过种植,幼儿能够了解到不同植物的种植方式、植物的基本结构。同时,幼儿在种植中需要跟同伴一起进行任务协商、分工合作等。
四、种植活动融入“农乐”课程的实施
“农乐”课程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个种植活动的拓展过程,课程以种植为核心,引导幼儿了解认识种植要素、家长助教、体验种植过程等几个方向开展:
(一)认识种植要素
幼儿在种植中要了解种植活动需要哪些生活要素,如水、阳光、空气、土壤、温度、肥料等,这些条件都与植物的生长紧密相关。
(二)家长助教和幼儿一起种植
活动的开展,家长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在种植黄瓜、四季豆等蔬菜时,需要用树枝或者竹枝搭建架子,这时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借助家长资源,助力蔬菜成长。
(三)幼儿实际操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幼儿在体验种植的过程中,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方式以及生长习性,感受一棵植物从种子到开花结果的神奇过程,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亲近之情。
本研究以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幼儿四个方面为基础,为种植实践活动融入“农乐”乡村课程资源的提供有效研究价值。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所开展的每个活动都按照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流程来进行。
活动前的准备:教师在活动前提前创编好教案,熟悉了解每一节活动内容,了解课程实施步骤,确保在开展时能够充分让幼儿体验种植的乐趣。
活动中的展示:主要目的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自主体验是开展活动的重要目的,通过自主体验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
活动结束后,展示课程活动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引导幼儿对于活动中的成果、分享、交流等过程进行展示,以达成对活动目标的认知。
幼儿园里的种植是为了幼儿的发展以及创设课程衍生的,其中的教育价值不言而喻。种植活动对于乡村幼儿来说不可或缺,在习得生活经验的同时,自身生活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幼儿在于植物、水、泥土以及各种种植工具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满足了幼儿亲近大自然的需求,获得多方面的经验。种植活动融入我园“农乐”课程中,引导孩子探索自然,支持和引导孩子与自然游戏,教师对孩子的每一个活动进行记录,并且从种植过程中衍生出新的活动,为本园建构完整的“农乐”课程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