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27日

小学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数学教学策略

○ 从江县往洞镇中心小学 罗友英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有形式。随着上级部门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进一步关注和重视,希望随班就读学生能和正常学生一起学习,使他们在文化知识、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得到良好教育。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对随班就读学生数学教学的策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悉心研究,激发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如果一个儿童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那么他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就会提高;如果他感到能力不足,力不从心,那他对学习就不会感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是最有效的法宝。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每一点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强化,而且还要善于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他们经常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为这种愉悦能改善他们的自我能力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为此,教师要悉心研究,针对特殊的学生要实行特殊的教育,使他们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实施分层教学,重视课堂学习

随班就读所执行的是普通小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这就决定随班就读学生不离普通班级,不单设教材,不单独开课实施教学。因而,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只能通过在集体授课中实施分层教学才能达到。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智力状况,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要求的教学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进行分层备课和上课。对于同一教学内容, 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并在课堂教学中予以体现。对普通学生,明确按照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确定教学目的;对随班就读的学生,要降低要求,减少坡度,主要包括:一是接受知识的容量上要小,数量少;二是掌握知识的难易程度上,只要求掌握容易的知识;三是培养能力的程序上,随班就读学生注重于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对普通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目标:要求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而随班就读学生只要求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营造温馨班级氛围,使他们时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随班就读学生在行为上表现为两个极端:一部分学生的心灵是相当脆弱、性格孤僻,不与人交往,因为他们经受过较多的挫折,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对校园生活没兴趣,对学习没有信心;另一部分表现为“过于活跃”“没有分寸”“随心所欲”,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对老师同学“过分热情”,对自己的学习基础、能力和成绩基本“无意识”。因此,营造班级爱的氛围,让这些学生时刻感到大家爱他们、尊重他们、他们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非常重要。实践证明,温馨和谐的班集体能够潜移默化地教育这些特殊的学生从小以平等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同学和周围的人,学会有尊严地生活。

四、数学智障学生随班就读的策略

1.关注他们的存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随班就读的学生与一般学生相比更渴望关怀和爱抚,这种需求在他们身上表现为希望同学能和自己交往,希望老师能亲切地与自己交流、用慈祥的目光注视自己。由于缺少交往,他们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没人爱,没人疼,导致学生自我封闭。 因此,要关注他们的存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2.关注他们的价值,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

随班就读的学生内心更渴求尊重,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个体对自我作出积极评价和要求他人承认自己的人格与能力的精神需要,它能使个体克服自身缺点、奋发进取,以维护自己在集体中的声誉和地位。满足尊重的需要,能使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因此,关注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点就是关注他们的价值,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

3.关注他们的成长,引导学生正确完善自我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的,考试成绩差、文化知识接受力差并不意味着他什么都不行。对于随班就读的学生更应重视这一点, 教师要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应该关注他们的成长,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向着“最近发展区”迈进,走上个性化的自我发展道路,完整自我。

总之,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着丰富的潜能,特别是那些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最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关爱。只要我们能多给他们一些鼓励、一些关爱,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 2022-06-27 1 1 黔东南日报 c191506.html 1 小学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数学教学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