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穗县第三中学 罗 臻
目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时期,现代化的顺利实现,要求有现代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与之相适应。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如何使道德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昌盛方面有新的作为,如何应对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这是新时期给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课题。笔者结合当前实际,对农村初中学校德育工作作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提出了可行性的工作方法和路径。
一、新时期农村初中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过于溺爱导致学生品行不好。究其原因,独生子女家庭多,长辈们给孩子倾注全部的爱,孩子的要求全力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霸道、蛮横不讲理的习惯。
2.留守学生无人管教品行不端。经调查,农村学生父母外出务工较多,孩子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家中借住,他们只管学生吃饱穿暖,未重视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学生养成教育不好。
3.德育工作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学校注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忽视学生道德品行的培养,在德育工作主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与升旗仪式来完成,且存在我说你听的灌输式训导,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状态,德育教育效果不好。
4.网络文化冲击学生良好品行。网络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也带来弊端。学生玩不正规游戏、刷不良小视频等,占用学生大量时间,给学生心理和生理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会造成未成年人犯罪行为。
二、新时期农村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方法优化路径
1.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德育精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主要起源于先秦,儒家作为伦理道德的主体,同时兼容墨家、道家、佛家、法家等各家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和发展,逐渐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伦理道德教育思想体系,给学生礼仪与规范、仁爱思想以及真诚待人,遵守信用等产生深远影响。
2.借鉴国外德育工作方法精华。西方国家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流派纷呈,德育思想的模式和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 利用探讨式、引导式借鉴西方优秀文化提升学生道德认知能力、情感道德体验、理论联系实际等。
3.巧借信息技术传达德育工作方法。现代信息技术融观、听为一炉,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学校可以巧借信息技术的力量不定时播放孝道视频、抗日战争英雄等教育类电影,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校园广播,播报一些关于孝道的故事和好人好事的先进事迹,改变学生的品格行为。
总之,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不仅涉及目标体系建设、任务体系建设、队伍体系建设、内容体系建设外,还涉及活动体系的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形势,新时代农村初中学校需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视德育教育,促进德育工作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学生实际相适应,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确保德育工作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