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停洞镇架里小学 徐业武
小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基础,教师需要运用多种管理手段,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良好习惯的成长环境,重复、不断地督促的过程,不仅能够有效改善班级管理品质,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一个老生常态的问题,预习这个词从小学开始伴随着学生的生活。预习就是提前学习,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自主性,也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课前自己主动的学习,构建课堂中将要学习的知识的框架,思考自己不会的问题,为上课奠定基础,不至于上课后一问三不知,这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开端。
2.课中思考习惯
所有的学科都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和发展,所以课中思考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在课外没人监督和辅助,那么课堂便是学生自我发挥的良好场所。学生的思考习惯对于课堂的进行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也要予以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肯定他们的思考习惯。
3.课后复习习惯
课后复习表现在学生对于知识的回顾和家庭作业的完成,如背诵课文或者古诗等,在课后没有家长监督和教师辅助的情况下,学生应该主动学会复习,翻开课本回忆老师在课中所讲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等方式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温故知新。
以上,课前、课中、课后的良好行为习惯,要基于教师的爱心管理,也要基于家长的全力支持,在这些好的学习习惯下,学生健康成长。
二、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兴趣
目前,多媒体教学已在全国大范围内普及,已经成为课堂教学重要辅助工具,这也说明多媒体能很好地帮助教师展开教学,而且也能解决黑板解决不了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小学教学的开展要更加注重多媒体课件的精心设计,不能敷衍了事,也不能全面依赖,要明白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效果和发挥辅助作用。多媒体课件、视频播放器、几何画板、希沃白板等软件都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通过软件在课堂中有效融入视频、动画、图片以及音频,让学生在虚拟的信息化环境中体验教师和教材所描述的真实场景,在体验中感知,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有一定的求知欲望。
三、增值评价融入小学教学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就像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在自己的位置祈盼着自己的盛开,姹紫嫣红,形态美妙,等待着阳光的沐浴和风雨的洗礼,每朵花各求所需,各自美丽。正如班里的每一个个性独特的孩子一样,构成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也如同初中艺术素养的发展,每一个人都期盼着自己审美情趣、兴趣特长以及其他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增值性评价是国际最前沿的评价方式,不再以学生的成绩为主“唯分数论”,而是以学生的多元发展为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和评价。在教学方式变革、创新的今天,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
1.激励性评价,提高语言的有效性
教学的艺术不仅仅是生动的讲课,学生回答完,教师深入分析学生的回答措辞,进行评价:“你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慢慢说,不要着急,我相信你可以。” 笔者相信,在温柔又充满肯定的鼓励语言中,孩子们也会重拾课堂参与的信心,学会以饱满的热情回应教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听课习惯。
2.针对性评价,不同的评价主体
五个手指有长短,一个班里的学生也是各有特色,每个人表现不同,学习水平不同,性格特征不同,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对于不同学生的针对性评价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后进生和特长生。
(1)开展小组合作。增值性评价不再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基础标准,而是注重小组的发展,体现学生在小组中团结合作意识的培养。
(2)注重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初中教育中,教师要学会情境创设和过程预设,在用好教材中体现教师独有的创新精神。
四、建立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
一方面,基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要建立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从学习态度、方式和环境入手,改进以往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均衡、全面发展,具体做到:
1.开展小组合作。增值性评价不再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基础标准,而是注重小组的发展,体现学生在小组中团结合作意识的培养。
2.注重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小学教育中,教师要学会情境创设和过程预设,在用好教材中体现教师独有的创新精神。
五、基于减负作业激发积极性
1.从学生兴趣出发,提升作业趣味性
趣味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关乎教师的教学技巧,关乎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切新事物的开端,只有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才能让作业的设计体现其价值。例如,让学生围绕某个话题进行情景剧表演,经过一次两次的彩排和完善,最后形成小型的情景剧,大部分孩子都会热情高涨地参与,教师可以组织几个同学进行适当点评,让参与表演的同学有所收获,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推动小学教育的发展。
2.注重学生全面化发展,设计开放型作业
在小学生作业设计形式的多样性研究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全面化发展,设计开放型作业设计和布置,在开放型作业设计中,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写作表达能力和素养。
新时代新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努力调动学生的上课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