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28日

农村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教学实践

○ 岑巩县注溪镇幼儿园 胡峻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往往花费很多的精力为幼儿打造漂亮的活动空间,却忽略了大自然这个天然的游戏场所。其实,幼儿更需要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发现、体验、探究、讨论与领悟。

一、在自然生态视域下开展田园课程

笔者所在园秉承“生活及教育,自然及课堂”的教育理念,致力打造一所“让幼儿自然成长的生态幼儿园”,把自然的教育理念渗透到环境创设中,让每一个角落都蕴藏着有意义的“点”,逐渐形成以《指南》为办园指导,注重养成教育。利用注溪镇本土资源,坚持在自然生态视域下,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利用校园环境中的种植基地、种植园、农作坊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亲近大自然,亲身体验收获与快乐,为幼儿创设开放的学习空间。

二、多渠道、多形式构建田园课程,丰富幼儿实践体验

幼儿在生活中应以不同的形式在环境中观察、发现、认识、探索。例如,本园开展种植、采摘等一系列紧扣季节时令的活动,使幼儿在亲近自然中体验农耕文化,感受田园气息,更好地实践“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幼儿不仅体验了劳动的乐趣,更体会到劳动者的辛苦。幼儿在摘、品、画中体会丰收的喜悦。

三、挖掘各种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长知识,在劳动中学本领。幼儿在认识、感受和欣赏自然中,培养爱心、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田间种植、观察、采摘的系列活动不仅让幼儿亲近大自然,体验了劳动的收获与快乐,更为幼儿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空间,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在田园劳动中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也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实践田园课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本园依据“顺应天性、追求本真、崇尚自然”的教育理念,从幼儿园所在的园所文化、幼儿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等方面出发,坚持预设与生成相结合,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践行综合性自然课程。随着自然课程的开展,教师们也在悄然改变:自然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幼儿园处处是探究的乐园,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被落到实处。在一次次的田园课程活动中,教师们同样是“行在自然、学在自然、思在自然、成长在自然”,结合幼儿园的各类资源,教师们集体备课、集体教研,一系列生动有趣的自然课程应运而生,教师的理论基础、专业素养、科研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五、构建丰富有趣的园内生活

园内生活离不开园内环境,适宜的园内环境创设能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本园创设了以农村特色为主的“安吉游戏”:在开展的户外自主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自主合作搭建玩的木架,充分发挥了动手能力和合作交往能力;在“野外战斗游戏”中,材料有沙包、纸球、沙子、水等自然材料,幼儿根据需要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进行游戏,自己搬运沙包,不但锻炼了幼儿的大动作发展,也锻炼了幼儿小肌肉发展,让幼儿的动手能力更上一层楼;在“沙水游戏”中,材料有水池、沙子、竹篮、竹竿、树枝、石头等,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塑造自己想塑造的东西;在“种植地观察写生”中,我们在园内和园外开辟了两大块种植园地,每个班级认领一块地,并由幼儿进行松土、播种、浇水、搭架子,也可开展各种活动,如自然植物写生、观察测量记录等。幼儿对自然材料的收集兴趣浓厚,为此后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大自然有最好的游戏场所和天然课程,幼儿在大自然中感受美、欣赏美,在亲历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期间,幼儿不只听到了、看到了,还做过了、学会了,懂得了关注、保护、热爱,掌握了知识、方法和技能,学会了观察、比较、思考和创造。

--> 2022-06-28 1 1 黔东南日报 c191604.html 1 农村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教学实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