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29日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

○ 黎平县第四中学 牛大凯

随着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学应当不断改革与创新,以提升高中生实践应用能力,与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主旨。但由于高考应试的大背景,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中重视度一直不高,不仅课时缩减,同时也常出现低效其至无效的教学现象。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1) 教师重视程度不足。信息技术不是高考学科,所以许多高中学校的管理者与教师都不重视信息技术学科,以至于信息技术学科的课时不多,甚至经常被其他学科占用。一方面,很多教师认为高中信息技术不重要,没有教学激情,导致学生也失去了学习动力,有的学生甚至在放弃学习信息技术;另一方面,许多学生会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复习其他学科的内容,任课教师默许这种行为,直接影响了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2) 教学内容因循守旧。信息技术的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相应的信息技术教材也应当及时更新,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当今世界的信息技术发展,促进其综合素质提高。但是,很多高中的信息技术教材较为老化,既没有融入新的技术,也没有与当前科技发展接轨,从而导致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此外,由于城乡差距影响,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进一步增加了信息技术教学的难度。

(3) 硬件设施极其落后。硬件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最基本物质条件。基本没有硬件支持,即使有再好软件再好教师,信息技术教学也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硬件设施在整个信息技术教育中起决定性支撑作用。信息技术教学最理想硬件条件是机房能做到每人一机,每台计算机都具备多媒体功能,连上因特网,教室随时可以变成多媒体教室,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从我们黔东南地区来看,很多高中的机房连改个桌面图片也会导致死机,有的甚至启动都成问题。只有硬件配备到位、管理与维护正常,才能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应对策略

(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人们对高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因而高中信息技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要加强领导、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一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明白这不仅是新课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估信息技术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从而促进其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 提升学生信息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信息素养综合提升与协调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选取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又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例子,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求知欲,形成积极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态度。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方法与技巧,培养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与来源,并选择适当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合法利用信息意识。

(3) 加大软硬件的投入。建议各级政府要强化对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全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在硬件建设上加大投入,以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科教学。加大对一线教职工的培训力度;加强高中阶段教育的资金投入,逐步完善新课改的硬件设施,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面对新课改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受到了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学生的因素、老师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因素。但我们应当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学生尽早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一定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益处。因而,作为教师更应不断地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大胆地探索、积极地思考、勇敢地创新,总结得失、迎难而上,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贡献力量。

--> 2022-06-29 1 1 黔东南日报 c191671.html 1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