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大风洞小学 王国香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以凯里市大风洞小学为例,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学生以农村子女为主,因此与城区学校相比,教育教学的整体素质还存在着不小差距,而随着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在硬件设施方面已经逐渐缩短了城乡差别,因此进一步加大教改力度,提升学校品质,逐步改变农村学校办学面貌,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从而,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德育理念作业,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知行合一的德育理念要求教师立足道德意识向道德品行的转化 。作业要与学校德育活动有效融合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作业设计里,针对学生在升旗仪式上存在嬉戏打闹的现实问题,开展“ 红领巾爱国争章 ”活动,通过发布具体的爱国争章要求,如红领巾佩戴的要求、红领巾的卫生及存放等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尊重和维护国家形象,增强爱国情感;通过自己、同伴、教师的反馈与评价不断地推动爱国情感向爱国行为转化。在进行《我爱我们班》一课作业设计时,让学生独自或合作来制作一个班徽,之后大家评选出最佳的一个作为我们班的班徽。这样设计作业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班级的热爱之情,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动手创作的热情,表达对班集体的热爱和美好祝愿。
二、实践性活动作业,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是关键。实践性活动作业需要调动家庭教育力量,增强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使家庭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 《 吃饭有讲究 》一课时,笔者设计家庭 “光盘行动 ”作业, 通过家庭成员互相点赞活动,引导孩子关注家庭生活,争当家庭小主人,同时也督促家长以身作则, 形成良好家风。再如,在教学《 家乡物产养育我》一课时,由于地处农村,留守未成年人较多,就让学生通过与家人了解当地的饮食特点和特有的物产,切实感受家乡文化传统,了解家乡丰富多彩的物产,感受家乡的与众不同,产生强烈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选择性作业,彰显学生个性
改变单一的接受性作业形式,积极探索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结合的新型作业,探索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作业方式和彰显个性的选择性作业方式。
例如,在教学《试种一粒籽》一课时,由于学校场地的限制,笔者设计作业是让学生在家根据自家的情况,选择用花盆、水杯或自家的花坛等来试种一种或多种植物,并要求学生记录生长情况,有条件的拍照记录,或画画记录。这种形式的作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后期第四单元(我会努力的)一单元内容的理解,更深地体会坚持会有收获和奖励一下自己。
再如,在教学《我的环保小搭档》一课时,笔者设计的作业是找一找自己的环保小搭档,形式可为动手操作,或以“我+(不随意焚烧垃圾)=环保搭档”的此类形式写一写。也可以自己独立动手或与同伴一起制作一件变废为宝的资源循环利用作品,并用在自己的生活中,还可以在判断家人的哪些行为不利于环境保护,不能成为我们的环保搭档。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与作业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心情中完成作业。通过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尝试体验小老师、小记者等角色,让他们参加养动物、种花、制作等实践活动,这样学生能在实践中去主动积极地了解许多问题和解决问题。
将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与学校德育活动、家庭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使作业更具现实性和发展性,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从而打破了教学实践开展不足的困境,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更好地指导学生处理自己与他人、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