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29日

乡村小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

○ 三穗县滚马乡苗鸟小学 肖忠海

在小学教学领域,学困生问题一直普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均衡化发展。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学困生问题,并且对教学方法进行转变和更新,想办法让学困生对学习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小学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路径展开有效分析。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邓爷爷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向国家输送人才的原始基地,学校对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校的学生都来自农村,生源素质相对较弱,学困生数量较多。要提高本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生现象。

作为义务教育时期的重要阶段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优良行为习惯的入门阶段。而学困生问题也是令许多乡村教师困扰的重要问题。由此可见,深入探索学困生背后的具体成因以及乡村小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正确路径,引导其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在当代中国教育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进入新时代以来,无数的乡村教师坚守在一线教学岗位之上,于这份平凡却又伟大的教育事业报以满满的热忱,辛勤地培育着一棵又一棵的小树,用知识酿就学术的琼浆。就当前来看,伴随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正逐渐将注意力凝聚在学困生的引导及学习兴趣的培养之上。

在对于学困生的引导方面,乡村小学教师应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创新一对一带学新模式,帮助每一个学困生实现思维与学习能力方面的双重进步。例如,可以采取在班级内部设立学困生转化课外活动小组。部分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理想,成为学困生,往往是由于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有待提升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而优等生之所以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往往与其科学的学习方法、专注的课堂态度以及良好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为此,乡村小学教师可以计划、有目的地逐步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开展培优辅差工作,注重挖掘学困生在学习方面深藏的潜力,用温和耐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困生,绝不能急功近利,亦不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贬低人格等极端方式对待学生。要通过沟通交流,详细明确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的具体困难,为其制定个性化学习模式,挖掘学生人格方面的闪光点,看到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并及时予以学生的鼓励,引导学困生自觉学习、主动进步。

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方面,乡村小学教师可以创新研究出“一帮一”活动模式,在班级内部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与学习能力进行分层,组建“一帮一”学习帮扶小组,针对每个小组学生的情况为其设立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鼓励小组内部的成员进行知识分享与兴趣交流。此外,采用家校结合法对学困生进行教育,鼓励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通过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性格特点,与家长共同探讨良好高效的家庭教育模式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方法,形成学校与家庭交织的教育教学网,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双向发力,帮助学困生以更积极的态度、更饱满的精神对待每一次学习任务。

在转化学困生这条路上,全体乡村小学教师既是探索者,亦是领路人以及实践者。面对学困生,必须在给予尊重与关爱的基础之上,从内心与学困生进行交流,真正地因材施教,从而令所有的学生更加健康成长。

--> 2022-06-29 1 1 黔东南日报 c191674.html 1 乡村小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