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30日

应培育可循环快递包装新模式

○ 张淳艺

近两年,多个部门、相关企业大力推广可循环快递包装,加快快递包装“绿色革命”。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在消费者收到的快递中,纸箱、泡沫箱、塑料袋等传统包装占据主流,可循环快递包装日常生活中仍很少见到。(6月29日《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多家快递企业纷纷推出可循环快递包装,不过尽管投入量越来越多,终端消费环节仍比较少见。除了政府采购、电商平台供货等大客户外,普通消费者很少使用过此类包装。究其原因,物流终端“最后一公里”回收成本高、难度大,导致可循环快递包装推而不广。对于快递企业来说,循环箱回收会产生人工操作、扫描、车辆运输等额外费用,增加了运营压力;对于快递员来说,需要用户当场拆箱取货后,再将循环箱带走回收,延长了派送时间,降低了派送效率;对于消费者来说,一些人觉得当着快递员的面拆箱,容易泄露隐私,还有人吐槽将快递从驿站或快递柜取回家后,再约快递员上门回收,“有点折腾”。在这种情况下,可循环快递包装难逃“叫好不叫座”的宿命。

一方面,统一规范循环箱生产回收。目前,可循环快递包装没有统一的标准,快递企业都是各自为战,推出的循环箱材料不同、尺寸不一,只能在企业内部流动。这在无形中降低了循环箱的利用率,提高了回收成本。有关部门应牵头制定统一的循环箱标准,引导企业规范回收利用运营模式,从而打破行业壁垒,让快递企业之间可以一“箱”通行,实现“谁回收,谁受益”。

同时,打造循环箱多元回收体系。眼下,可循环箱大都是单向回收模式,即快递员送货上门时,消费者取出商品,将纸箱交给快递员带走。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快递企业应建立多元回收体系,在单位、高校、小区广泛设置回收站,让消费者选择在方便的时候自行交回箱子。在基础上,出台一些诸如积分兑换快递服务或生活用品的激励措施,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参与热忱,更好地推动快递包装循环利用。

--> 2022-06-30 1 1 黔东南日报 c191762.html 1 应培育可循环快递包装新模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