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榕江县第二中学 张功文
阅读能力是初中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能力培养中最重要的一环,同时教学实践中每位语文老师都在竭尽全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广泛涉猎阅读技巧。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作者认为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灌输式”“讲解分析式”教法的熏陶,同时初中生在语文学习的观念和方式上较为严重地存在着重记忆、重接受、轻理解、轻探究、轻阅读、重练习、重课内和轻课外的倾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水平和效益,首先要让学生更新学习观念,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初中学生语文阅读领悟的能力
笔者在平时教学里,同类文章相对不注重量,而是更注重质,在质的基础上增加量的阅读。同时在讲现代文阅读时,每次都会给学生布置任务,同时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找出一些很浅层的问题,让人人都能因为答上老师问题而有满足感,在做题中实现快乐阅读。但这些问题的给出,同时需要老师自身对通篇文章的熟悉与全方位的理解,才能更好、科学地设计现代文阅读问题。所以,笔者设计的问题即体现出梯度又得让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欲望。这就需要是对老师阅读问题设计提出一种挑战。备课上一定要下一番功夫,否则是达不到这样的功效,如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就必须得有一桶水,才能游刃有余。当学生对文章有了充分理解时,我们就逐一分析文章的构思、写作目的、表达方式、文章线索等其他问题,让学生理解在深层,这样才能很好地实现阅读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老师提供阅读条件,加强激励督促
在初中语文开展课外阅读教学,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缺少读书时间和阅读的书籍。因此,应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的方法,探索和构建低负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同时教学任务及作业力求在课内完成,要让学生在自习及课余时间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同时,还要有语文课内阅读、实践活动等课型,力求使课内向课外延伸,在这些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意有机有序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方法指导和心得的交流体会。
四、要学以致用
我们阅读是让学生提高一种对文章分析与理解能力,并形成一种写作技能,从而让学生再感悟到文章美的感觉,触动心灵,引起共振与共鸣。因此如何更好地答好现代文阅读题呢?笔者结合平时积累与答题经验,认为应该要注重以下几个环节:第一是抓住文章关键的词句,如文章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等。同时特别要留心那些体现作者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要丰富,形象生动词句,往往文章宗旨就隐含在这些句子中。其次是弄清文章结构,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和文章中心思想。要弄清结构理清线索是记叙文的基本要求,通过阅读理出文章层次、把握详略、审清题意、结合问题、回读原文等办法进行现代文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五、要精读课文,深入研究理解课文知识
作为教师应根据文章的难点与重点,根据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自行加以研究。作者认为,知识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有一定的情境性。所以在教学中不应该把课本知识当作惟一正确的答案,同时也不应该强迫学生接受教条化的知识,应允许他们自主地作出选择和评判,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去探究。深思善疑学会自己提问,是精读课文的关键。一个好的提问比好的回答更有价值。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学生质疑、小组解疑解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训练过程,必须要讲究方法才能达到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