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30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

○ 天柱县第五小学 姚述丹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与认识过程直接有关的,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外,还有与认识过程的启动、维持、调节有关的,如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两种心理因素是人们认识活动过程中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认真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这种全部心理因素,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将以非智力因素尚未定型的小学生为对象,谈谈如何激发他们学习兴趣问题。

非智力因素中的兴趣,它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最活跃、最直接、最现实的成分,是一种内动力。学生某学科考试成绩好,有进步受到表扬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心境,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以积极主动愉快的心情去接触各门功课的学习,一旦对某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就会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以顽强的毅力将学习中的苦楚置之度外,变学习成一种乐事。当这种愉快的学习心情和情绪反复刺激时就会在学习和愉快的心境之间建立一种固定的联系,只要一提到这门功课,便产生一种无穷的乐趣,达到学习兴趣的升华。

在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各门学科中的尖子生,他们很多人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往往具有深钻、独创等优良学习特质,在学习中往往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他们对学习的要求不仅停留在个别问题的表象上,而是深层次地探求知识的规律和本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培养跨世纪现代化建设人才,中小学教育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学校和老师。

首先,教师应该端正教育教学思想

每一门学科都应该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其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对学生实行正面思想教育,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外部间接动机。在对每门学科的具体知识内容善于从学生看得见、想得到、摸得着的具体的、新奇的例子吸引人。现行义务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每章节开头的图、文、例,教师应该结合当地实际,力求化抽象为具体逐步深入,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培养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意识

充分体现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改变教和学两层皮的不良现象。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给予,重要的是引导、启发、发动,发动他们去探索发现,去研究获取。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多边合作的过程。传统的教学中,往往以教化学,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只有让学生处处动用自己已有的旧知识参加去获取新知识的实践,才能感知到知识的魅力,尝到学习的甜头,从而激发其求知欲,而产生对学习的内部直接动机。

再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笔者是一位教师,也是一名班主任。亲身体会到深厚的师生情感和民主平等是实现教学目的必备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在学生群体中从不轻易地说谁是差生和好生,平时经常性地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确定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学好功课的观点,热爱学生对全体保持期望信心,激发自信和进取心。

一般情况学生对班主任所教学科成绩较好,原因是班主任与学生关系良好,对其班主任老师所教学科感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效应的催化剂,但它不是每个人都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所以教师或家长都有培养学生兴趣的责任。当前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各学科课外兴趣小组,有助于培养各级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让我们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上多努力吧。

--> 2022-06-30 1 1 黔东南日报 c191805.html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