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30日

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营造的策略

○ 黎平县肇兴镇中心小学 陆志荟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一、小学语文课堂氛围的重要性

课堂气氛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它是我们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必要条件。无论是成功的教学,还是失败的教学,其中都有课堂气氛的功与过。课堂气氛的优劣直接制约和影响师生关系,双方信息与情感的交流,直接制约和影响教学过程和结果。一句话,课堂氛围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或效益。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往往会事半功倍。相反,如果课堂氛围混乱,那么课堂将是一盘散沙,有些同学想借此浑水摸鱼,而那些想好好学习的同学也没有办法完全投入学习之中,这样将是一个恶性循环。因此,从第一节课就要给学生强调课堂氛围的重要性,让学生有一个共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意识,相信在良好课堂氛围的影响下,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二、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营造的误区

(一)学生兴趣不浓

积极课堂教学气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表明,凡是学生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科,都表现出注意力集中,努力克服学习困难,发言积极,反应迅速,有较高的思维积极性,课堂气氛较好;如果上课前就已经产生厌烦情绪,则会表现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不爱发言,在课堂上表现较沉闷、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教学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

(二)课堂管理不当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生动的语文情境教学更是以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把课堂交给学生为特点。的确,情境教学应鼓励学生勤于表达,主动探究。有老师在执教《九寨沟》一课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九寨沟神奇的景物、珍稀动物,并请其他组同学点评,结果是学生把重点放在了字音的读写中,而忽视了对文段的理解,教师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意见,课堂效果虽看似“热闹、活跃”,却只读表未解本,没有把握文章核心。

(三)师生互动不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师生互动比例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课堂上,老师讲解得多,学生思考、回答的少,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并没有真正意义地开展师生互动。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过程。其次,教师在和学生互动过程中,往往会把较多的注意力放在优等生身上,而使后进生收到了冷落。究其原因,优等生在接受能力,课堂配合能力上显得更加活泼、主动,也就更能积极配合老师完成较为成功的互动。而相比之下,后进生就显得稍微逊色。一些老师会在无形之中更倾向与和优等生互动。

三、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营造的策略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上课后,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做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开端。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课前和学生谈一些轻松简单的话题,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喜欢做什么样的游戏?”等,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为这节课作好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不吝啬赞扬和欣赏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可以采用多种表扬方式: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等等。

(三)动手操作调动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例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四)冷静处理课堂“冷场”

冷场是学生遇到问题不知如何回答时的反应。如果在上课过程中真的出现了这样尴尬的静默场景,老师期待学生的热烈场面没有出现,学生反应漠然,跟不上老师设计的节奏,我们就应认识到这是教学中的正常现象,不必着急和为难,因为这是在提醒我们需要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也正是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的时候,是考验教师真本事的时候。那么,怎样避免冷场、处理冷场,消除沉默,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足准备,在问题难度的设计上下足功夫,以其问得巧,问得妙。而循循善诱,是教师处理课堂“冷场”的一大法宝。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把学生作为主体,把良好的课堂氛围带到课堂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潮流。

--> 2022-06-30 1 1 黔东南日报 c191809.html 1 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营造的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