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30日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分析

○ 黎平县大稼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吴仁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古诗词的教育和学习,成了语文学科的重点内容以及考查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考核的重点倾向。许多语文成绩不佳的同学可能对古诗词鉴赏方法非常头痛。今天笔者编辑整理了这篇《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分析》与大家共勉。

一、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半桶”素养,学生实现不了“一桶”涵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需要的便利,同时也不免会产生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现象。信息技术带来了“提笔忘字”,同样给教师队伍带来了“便利”。一个学期的教学计划、总结,通过网络几分钟就可以搞定。有部分教师都不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改。不仅如此,基于信息技术网络的依赖,有时候教案都是网上下载,生搬硬套,照本宣科,毫无吸引力。可想而知,古诗鉴赏教育课堂教学效果更是大打折扣。

(二)看“分值”教育,教学模式固化

古诗词考试重在默写,默写部分分值高,而鉴赏部分难度大,分值低,所以个别教师把大部分心思花在扫清字词障碍、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古诗词翻译上。重理解轻感悟,学生学习古诗词没有启发,课堂就会枯燥乏味。

(三)题海战术,应对考试

部分教师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对考试,认真学习就是为了在考试中能拿高分,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功利主义行为。把一首首优美的诗词化解成一道道试题。试题枯燥无味,为了应付考试,在没有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去死记硬背,让学生备受煎熬,进一步摧毁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信心和兴趣。拓展学习课外古诗更是遥不可及。

二、笔者的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

(一)兴趣出发,巧妙导入

一节成功的课堂,需要引人入胜的导入,而成功的导入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

音乐导入,感受音乐美。诗歌可以歌咏,词也可以吟咏。悠扬动听的音乐导入,可以吸引学生走进诗词的一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情朗诵导入。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读很具有感染力,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领悟诗词中的浓厚情感。

引经用典,神秘诱人。运用具有神秘色彩的传说,经典的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勾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二)朗读入手,解诗词意,悟诗词情

吟咏诗词是学习古诗词的必经之路,是学习古诗词的关键。朗读诗词可分三个层次。

学生速读,解诗意。学生可以结合教材注释、工具书,粗略地阅读文本,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诗词大意。

学生慢读,感受诗词之美。这个阶段,重在要求学生按要求去诵读,注意节奏、停顿、语调、重读、轻读等。最主要的是配上优美动听的轻音乐,让学生爱上朗读古诗词,为学古诗词营造氛围。

教师范读,领悟诗词情感。现在每一本教材都配有相应的音频、朗读视频。但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一首古诗词,每一个读者对同一首古诗词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情感体验不一样,朗读的味道也是不一样的。通过师生范读,这是在告诉学生,自己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样拉近了几千年前古诗词与学生的距离。

(三)抓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着眼点

抓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的“阔”和“悬”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生”“入”字:又如《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中的“怜”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愁情万种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抓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明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抓准解诗答题。

三、结束语

我国世界被誉为“诗”的国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开启了“诗”的文学先河,有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为证,《硕鼠》《伐檀》《关雎》《蒹葭》等,无不体现我国劳动人民对陈腐的厌恶,对美的向往,同时也表明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造就了光辉的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后辈子孙的我们,不仅要继承优良的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将祖先创造的璀璨文化传之于后代,这就是当前身为语文执教老师要全力去做好的本职工作。

--> 2022-06-30 1 1 黔东南日报 c191811.html 1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分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