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30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从江县洛香镇中心小学 陆文广

当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学生的学习在主导性也会随之升高。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兴趣的培养,这不仅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有效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巧妙挖掘数学教材中有趣因素,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轻松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以此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刚脱离家庭进入校园接受正规的系统学习,受个性发展特点的影响,其自我管理意识与学习意识还未完全形成,且对一些未知事物具有一定的好奇心理,在学习时容易被周边的事物吸引,很难以精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参与学习。传统教学理念对教师的影响很大,难以快速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师也在对数学教学的形式进行不断摸索与尝试。根据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分析,虽然在教学形式上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是仍然无法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大部分数学教学活动仍然是以教师为活动核心,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该种教学模式不仅形式单一,且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受自身个性成长特点的影响,很难一直保持精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参与学习,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教师需要消耗一定的课时来维持课堂秩序,这不仅增加教师的教学压力,也会让学生产生束缚感,进而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产生。

例如,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学生拿到了新课本兴致勃勃地翻看着。突然,一个学生仰起小脸问:“老师,这节讲新课吗?”“讲呀。”“是这个,米、厘米的认识吗?”听到这儿笔者随口问了一句:“知道米和厘米有什么用吗?”学生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其实呀,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如你的身高是130厘米,也就是1米3,以后我们会学到。”学生有与众不同的想法,敢说“我认为”,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其他同学。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往往能获得一种宽松、新奇、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高效课堂的无限活力。

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的教学往往单一无趣,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的学习乐趣大打折扣,而且也容易让学生错失锻炼自身数学思维的最佳时机,因此,为了有效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出现,教师应该在教学时注重对情境创设的优化,学会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情境创设,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体会探索的乐趣,产生学习兴趣。

(二)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爱玩是学生的天性,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玩乐,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需求为出发点,给学生创设灵活多变的游戏教学方式,在寓教于乐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三)以游戏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大多采用以教师作为活动核心的单一教学方式,该种学习模式下学生由于缺少有效的互动,很难全身心地融入数学学习中,这亦是导致学生对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不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爱玩天性,增设互动环节,采用丰富的游戏形式,让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当中。

(四)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活动的创设,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让学生运用感官,近距离感知数学知识,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立足教学内容开展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眼、耳、手、脑都运作起来,让学生通过实践感知知识,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要切实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掌握,教师应当先提高对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为其创设多元化的数学教学活动形式,重点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内动力,提高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其科学钻研精神,提升数学学习效率,为其日后对数学知识的深度探索奠定基础。

--> 2022-06-30 1 1 黔东南日报 c191815.html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