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第二民族高级中学 石旭芳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 年修订)》提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应满足“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要求。因此,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内容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达到让学生活学多用的目的。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收获,拟对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加以探讨。
一、以日常生活事件导入新课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节课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经验作为新课导入,对学生设问激思。例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早餐你会选择牛奶和鸡蛋还是馒头和水?很多人为了减肥,拒脂肪类的食物于千里之外,脂肪真的这么可恶吗?当你们参加体育运动消耗大量体力时,什么物质能够快速补充体能?学生思考问题,立刻开始回忆平时早餐、体育运动后吃了哪些食物,兴致勃勃地开始新课的学习。教师接下来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教学内容。
二、合理利用相关生活化实例
前后知识的衔接是高中生物的一大特点,教师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将相应的知识进行整合。例如,讲到遗传变异时,教师先让学生之间相互观察外貌特征,然后要求其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会回答道:“差别很大,相似处很少。”教师再让学生想想自己和父母及兄弟姐妹的外貌特征。很多学生会说很相似,也会有学生说相似处不太多。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再结合一两句俗语,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等,依据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进一步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生物知识点,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为了更好地达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例如,在学生上完体育课后,教师可布置如下作业:“观察自身的身体变化是怎样的?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简述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运动后面色潮红、心跳加速、大量出汗、肌肉酸痛等,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其中哪些跟神经调节有关?参与的有哪些器官和神经细胞?哪些跟激素调节有关?等等。”如此,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还能让学生记忆得更为深刻。
三、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设计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学生在上课的初期不能够很好地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课堂之上,从而造成学习效率不高。对此,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生活化情境,引发学生对生活事物的思考,并在思考中引入教学内容,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教学“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时,教师就可以将生活中的情况进行举例,从而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在办公室或教室要放很多盆栽吗?”一个学生回答:“因为盆栽好看,能够美化环境,给人一种很好的心情。”教师继续提问:“这位同学说的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它还有什么作用呢?你们有没有感到有很多盆栽的教室会感觉空气特别清新?”学生回答:“对,每次走到教室都会觉得空气非常新鲜。”教师继续说道:“那么为什么有盆栽就能够使得空气清新呢?大家知道其中的原理吗?”学生回答:“不知道。”教师又说道:“因为绿色植物会出现光合作用,能够净化空气。那么是绿色植物的哪些组织结构具有这样的功能呢?今天这节课就带领大家去了解更多的内容。”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一种情境进行教学导入,能够让学生通过已有的常识了解未知的生物知识,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实现课程内容的导入,这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应用生活化教学,这样不但能够更好地通过生活实例的列举深化学生对生物课程的理解,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生物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能够更好地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