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6月30日

刍议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 黎平县雷洞瑶族水族乡中心小学 杨凡姣

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施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活跃教学气氛、密切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

(一)问题目标不明确。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有些老师对问题的目标不明确,设计大量问题,搞地毯式轰炸,表面上在课堂上师生问答此起彼伏,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因为问题多,题意简单答案固定,问答速度快,教师频繁发问。学生应声作答,几乎没有思考时间,其探究问题的意识,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培养。

(二)问题过于简单。问题简单了,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教师很难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课堂上,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通常都会出示很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来回答,甚至告诉学生答案在哪里,学生很自然地就能从书本找出并回答。但是这些问题的提出,会掩盖了真实的情况,导致没有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有些老师总喜欢把问题掰开揉碎,讲深讲透,学生不用动脑就能听明白。这实际上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创设一种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三)提问环境缺乏互动。有些老师教学模式传统,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以说教为主。在课堂上只是教师问学生回答,没有达成互动,造成课堂教学枯燥,学生只处于被动回答状态,没有留给学生足够思考、有效质问的空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很少有学生主动提问,并且答案开发的问题太少,不敢放手,驾驭课堂能力不足。提问过程本质就是强化师生之间互动,并不是单纯的教师讲述过程。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提问不能在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后解决提问环节,否则学生思路将会被严重阻碍。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应对策略

(一)提问要在学生兴趣点上。根据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依据教材,构思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中,巧妙地设立了三个问题:“你们见过的自行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新奇问题的思考、讨论,学生思维逐步接近圆的本质,思维状态积极兴奋。

(二)问题难易要适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具体对象,进行具体筹划,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来,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不仅无助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提的问题太难,学生经过努力仍百思不解,也只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把问题提得比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能得到发展,教师的提问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注重开发思维的提问。课堂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标准化”的问题,答案唯一,思路唯一,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标准化”问题过程中只能循着老师的思路去想,去解决问题。千人一法,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无疑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相反,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条件开放、问题开放或者解题方法开放等方面入手设计开放性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的发展。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它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与文本之间进行的深度对话,如果运用得当,学生会受益无穷。

--> 2022-06-30 1 1 黔东南日报 c191824.html 1 刍议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