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县民族中学 刘文平
人教版高中有机化学由两部分组成:必修二和选修五。要求学生以必修二中有机化学知识内容为基础,在选修五中更加系统深入对有机化学知识进行学习。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学习有机化学的习惯和方法,且被动地通过视频认识有机化学实验,导致知识迁移能力薄弱,难以举一反三。因此,想要增大有机化学课堂的思维容量必须从改变有机化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入手,培养学生养成课后小结、章末小结的习惯,且针对不同知识点利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小结。实现小结个性化同时,还扎实有机化学的学习基础,使学生对其记忆更深刻,理解更深入,极大提高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增大课堂思维容量,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具体情况如下:
一、章末小结
章末小结即分章小结。针对每章介绍的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主要图示、空间构型(部分有机物)、用途等进行详细的小结。可独立完成,再由组内完善。以甲烷为例:树状法总结。
强调其他烷烃有类似的情况,而物理性质则强调状态的递变规律。关于强调可以在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下得以完善。本章涉及的其他类有机物均可采用该方式小结,有效扎实和丰富知识框架,提高思维容量。
二、整本书小结
关于整本书的小结可以具体分为:(1)易混淆点小结;(2)反应类型小结;(3)空间构型小结;(4)官能团及其性质小结;(5)化学与生活小结。
(1)易混淆点小结
如针对同分异构体、同系物易混知识点可采用独立完成、对比法小结。例如,(CH3)4C 与 CH3CH2CH2CH3的关系判断,可以从同分异构体与同系物的概念进行本质的对比区分。同系物为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且强调同一类物质。而同分异构体则为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对比,很容易判断两者为同系物关系而非同分异构体关系。通过对比的方法区分易混淆知识,不仅可以进行准确判断,也会使记忆更深刻。可有效提高有机高考真题得分率。当然组内成员还可以出题相互测试,极大提高解题效率,实现举一反三,增大课堂思维容量。
(2)反应类型小结
根据有机化合物间的衍变关系,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法小结加以区分和深入认识有机反应类型。如:
通过该法不仅清晰区分各类反应类型,还创建了烷烃、卤代烃、烯烃、醇类、酯类、加聚物之间的联系,有效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同时通过该图转化关系可以得到有机反应类型与无机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联系,如取代反应特点为“有进有出”类似复分解反应;消去反应特点为“脱掉小分子,产生不饱和键”类似分解反应;加成反应的特点为“有进无出”,类似化合反应;加聚反应特点为“断裂不饱和键,不饱和碳各多半个键,加上括号加上n”与加成反应类似。以上反应之间建立的联系均不是绝对的,不过却很好地增大了思维容量。可先由各成员独立完成,再组内分享,集思广益,扩大思维导图。
三、空间构型小结
空间构型小结将采用模型法。让学生独立组装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球棍模型,从而加深对常见有机物空间构型的认识,可以有效提高共线共面判断题型的正确率。如:乙烯、苯分子通过模型观察深知其为平面形,分别为6原子、12原子共面。由此可知苯乙烯、1,3-丁二烯为平面形分子。通过此法对不同典型有机物空间构型进行小结,确实对共面共线知识进行了有效迁移,极大提高了课堂思维容量。
四、官能团类型及官能团性质小结
利用模型法加深对各类官能团的认识和结构式的书写。且通过实验法验证和区分官能团性质,总结出不同官能团共同性质和特殊性质。如通过乙醇和水分子模型观察都存在羟基,再通过实验发现都能与钠反应置换出氢气。而通过模型加深对醛基的认识,再通过实验总结出它特有的银镜反应。官能团性质小结是重点更是难点,所以最好采用组内共同完成,以便更扎实更全面掌握,实现举一反三,增大思维容量。
五、化学与生活联系小结
关于化学与生活同学们相对来说有较多的体验,只是没有意识去理论联系实际。所以这块内容提倡用反思法进行小结,且参与讨论人员越多越好。如植物油长期放置会变质;蒸鱼时加料酒和食醋味道会更好;交警测酒驾使用仪器只需被测人吹一口气;用大米玉米酿酒和醋等等。通过回忆这些生活体验和现象进行反思,可以加深对有机物性质及官能团的理解和应用,极大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效增大课堂思维容量。
以上对章末小结以及整本书的小结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以上小结方法进行了实践应用。在实施个性化“小结”方案后,实验班对比其平行班在解决高考有机选择真题上有明显差距,实验班得分率更高,尖子生更多。相信把个性化“小结”用在其他化学知识上,对提高全校学生化学成绩平均分是有一定帮助的。当然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我们仍然要注重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班级在实施方案过程中要有适当调整。且要想实现更大的进步,就要做到精益求精,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小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