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01日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 从江县往洞中学 胡万欣

美术教育的宗旨灵魂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违背了这一点,美术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笔者从事中学美术教育多年深深地感受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点培养与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充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格尔尼卡》一课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先问学生这样的问题:“在你们的理解当中,牛代表了什么性格?”学生回答:“忠厚。”然后展示了《格尔尼卡》中的一个牛的图片,说道:“恰恰相反,这上面的牛代表了残暴。”“啊!”学生都很吃惊。接下来,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跟老师一起赏析这幅名作,学生逐渐理解了此画的创作背景和画面形象(牛、马、母亲、战士、灯……)的象征意义。并分组制作面具,编写台词,跃跃欲试模仿动作。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效果很好,对艺术的理解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二、从注重模仿能力的训练向创造性思维转变

在美术教学中有的教师比较重视学生模仿能力的训练,模仿得好,通常得到人的鼓励,而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却重视不够,这样无形中就抑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美术教师应该明白,“肖似”与“逼真”不是艺术美的真实。当然,模仿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须的。但模仿不应作为教学的终结,永远的模仿就意为停步不前。教师在课堂中应努力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表现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想象,积极创造,充分发挥个性魅力,追求标新立异的风采。毕加索之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年轻的艺术家”就因为他从来没有模仿过别人,也不肯重复自己,因而他的艺术生命始终是旺盛的、永恒的。

三、带领学生走近生活,在写生中培养创造思维

著名画家齐白石画虾时,常细心观察虾的习性,故而所画的虾越来越像,越来越精神。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学生面对的大多是图片和范作,这些图片和范作限制了学生的视觉范围,使他们不能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事物,创造出来的形象也容易程式化。因此,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安排学生进行写生创作,学生作品的创造性、艺术性的体现也取决于他对生活认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在学生进行几何形的分解并组合创作前,应适当给予学生丰富的原形启发,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加深认识艺术与生活关系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研究大自然的情感。

四、多开展艺术欣赏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

美术学科所包含的门类众多,且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有联系,开阔学生的视野要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艺术欣赏在开阔视野方面又显得尤为重要。开拓学生的视野主要是让学生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因为不同的艺术形式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能启发人的思维,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在美术世界中遨游》一课中,学生了解了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这四大美术种类的特点、风格和代表作品,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研究艺术家的创作构思,并对创作意图以及艺术风格的演变等进行分析,学生尝试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一个问题,从而就有了创新意识。学生接触的东西多了,视野开阔了,才能谈的上创造能力,正如古人所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得多了,自然也就想得多了,从而增强了创造能力。正是这些具有创造性的美术作品才会使美术不断向前发展,同样具有创造性的社会,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发展。

--> 2022-07-01 1 1 黔东南日报 c191893.html 1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