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平县谷陇中学 姜江英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中学地理逐步引入地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在课堂中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突破地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地理学习环境,加强学生对地理事象的认知,有利于教师个性化案例教学,对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具有独特意义。但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不足,如何围绕其展开相关教研,针对性地分析应对策略,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的课题。
一、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足
1.教师创新力度不足,趋于形式
通过问卷调查黄平县初中地理教师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经数据分析表明,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现状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一线教师在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遇到很多困难,如地理信息技术软件操作难度大、对教师自身能力要求高、缺乏典型案例参考、没有参加过相关地理信息技术培训、学校硬件设施配置不够完善等,这说明在一线教学中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对新型教育理念的熏陶持肯定态度,但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却思维凝固,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了课堂之中,未与教学内容和目标密切结合,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博取眼球的工具,实质功能彰显不足,趋于形式化。
2.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但基础薄弱
将地理信息技术融合到地理教学中很是契合当前初中生个性。如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相关软件能够快速地查询到目标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等,还可利用其自由缩放功能可以较好地解决在认识区域位置过程中存在的传统地图比例尺不能任意改变的局限,学生可清晰地认识到某个国家或地区所在的半球、大洲及相邻的海域、国家。地理信息技术为学生带来了良好的学习刺激,学生地理探究兴趣呈现高涨态势。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偏远地区的学生很少了解和接触地理信息技术,这也导致学生在数据的搜集、分析、加工、应用能力方面存在一些欠缺。
3.未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反馈不足
一切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都要服务于学生发展,而不是为了展示技能而忽略了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因素:其一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师生的互动;其二是使学生获知丰富,内在学习能力实质提升。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很好地满足了提高显性教学效果,但是其隐性效果的好坏却需完善的评价机制反馈,目前教师在教学评价方面重视不足,学生课堂学习的实质获知深度反馈不足。这也就导致地理信息技术融入于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1.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地理学所研究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空间性和区域性,创设情境教学很有必要。教师需仔细研读教材,设计教学目标,思考如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落实教学目标的达成,充分发挥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如“地图的三要素”这一内容开展教学,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遥感影像技术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绘制校园地图,加深对地图三要素的了解。再如,教学板块构造相关知识时,可将板块构造图层叠加到数字地球上,一边演示一边开展教学,促使学生对板块构造知识的直观认知。
2.注重技能教授,夯实基础
地理信息技术于中学地理课堂的应用,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需让学生了解各类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让学生可以在课中和课外都能够自主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展地理探索,从而提高其知识迁移能力。例如,怎样定点查询、收集数据,怎样进行二维与三维视图的转换等,在学生掌握一定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后,可自主开展探究,对挖掘地理学魅力而言具有重要价值。同时,教师在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时,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为课堂增添诸多互动因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完善教学评价,助力反思
评价具有良好的反馈、检测、导向作用,能够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的深度反思,实施针对性改进以提高教学能力。教师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完成授课后,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一是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维度展开评价,深度了解学情。二是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主体中来,对自己、对他人、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帮助教师反思教学。地理信息技术教学需与评价有机连接,以此切实保障发挥其辅助教学功能,提高教学效果。
4.开展地理信息技术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经调查一线教师的观点分析,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地理信息技术对突破教学重难点有帮助,能更加清晰、准确、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八成以上的教师表示对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相关培训有着迫切的需求,一线教师对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的意愿强烈。
将地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相结合是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不足,教师要积极采取针对性策略弥补不足,借此充分发挥地理信息技术优势,助力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