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01日

我是这样挖掘《背影》一文的思想内涵的

○ 黄平县旧州第二中学 赵 倩

在新课标要求下的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设计重在思考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尤其设计“探究”环节的多元理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背影》一文教学中,笔者更多地注重情感体验,通过阅读中分析的方法展现了一节父爱的课堂,从而从结构上很好地分析了这篇散文。

一、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关键

《背影》一文是八年级课文,文章的标题即是“背影”,父亲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现,是贯穿文章的主线。在教授的过程中,学生读得非常富有感情,对于父子之情的感悟也有深深体会,本课以“动情点”为题目为线索,紧扣“精彩的瞬间”来细加描绘假紧等特写,最后水到渠式地揭示中心——主要采用点拨、诱导的方式并由老师来讲清楚讲透,让学生有一个幡然的“顿悟”,本文质朴的特点及“新奇留意”成为本文的经典。有人说,没有《背影》的细腻描摹,没有质朴的语言就没有背影的全部风采。因此,老师指导大家再次走进文本,重点从语言上突破去感受本文质朴的特点,“质朴专情”是本文的经典之本。在粗略感知文本的大层次后,我带领同学们直奔课文第6段,重点品析了“望父买梯的背景是如何刻画的”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去找描写背景的句子,品析动词描写的好处,归纳人物特定环境细节描写的方法。此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高,纷纷举手,品词品句很精彩。紧接着,在课堂的下半段时间里,笔者还设计了请学生“表演父亲过铁道买桶子的过程”这一环节,学生高昂的积极性再度被调动起来,同学们经过认真揣摩课文中的精彩词句,表演时很投入把父亲攀爬铁道时一系列的重要的动作表现得非常到位。诵讨这一环节的学习,师生之间的互动相当之好,原本显得有些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笑声不断。这样不但做到了分析课文时重点突出,还很好地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紧扣两次流泪,体会父子间深沉挚爱是本节课的难点

朱自清和他的父亲分别用“眼泪”和“背影”演绎了人间亲情,这不是演戏,但更感染人,本课题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理解和反思, 基本上做到了理性与人性,集“背影”“眼泪”“父亲的语言”的完美结合,经验和体验的真实碰撞,知识、价值、情感的高度统一。在此阶段,没有足够的时间学生是很难进入意境的。在课堂上,笔者积极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背景、路上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所做的几件事,还有文中父亲说的5句话来体会。一层层地引导着学生进入意境,体会到作者当时流泪的复杂心情这是理解的泪、感动的泪、幸福的泪、怜惜的泪、自责的泪、依恋的泪。于《背影》一课而言,无非是落在写作运用与情感上,“情感朗读,整体感知,体味深情”与“语言揣摩,背影品味,感悟亲情”这两个教学重点,课文用词简洁凝练,使体会文章情感与语言、写法的运用融为一体。

三、用心感恩

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背影》一文是进行美德教育的好材料,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学生们存在的对家长的复杂情感展开,让学生熟读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特点,在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形象特征,学习从独特视角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文中真挚的父子之情,感受父爱的伟大,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课堂上笔者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在家里对父母在学校对老师的种种表现,让学生深知“世间的爱有千万种,惟有父母的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因为只有爱父母,才会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爱我们这个人类社会”。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学生,八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社会阅历太浅,大多数学生也没有经历过大喜大悲,课文所呈现的情形离学生很遥远,因而学生不易进入角色,如何在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学生的心灵情感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他们产生自己的体验并评价这一节课,就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难题。“父亲的爱,是那‘再睡五分钟’的叮嘱,是那轻轻的说话声,是那睡着时伸过来的肩头,是那透着微光虚掩的房门”,真情实感写亲情,能唤醒学生的感恩之心。当时给学生讲解朱自清的《背影》时,被课文中的父子深情所深深感动,想到现在的学生常常因家庭矛盾离家出走,或赌气不与父母说话,笔者觉得很悲哀。于是,就布置作文要求学生写自己的父亲,希望他们能够珍惜亲情。他们纷纷写下了“同题作文”:“临睡时,父亲每每到我床边轻轻为我掩上褥被,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我蓦地感受到了父亲对我的慈爱。”以前总觉得父母很烦、很啰嗦,不喜欢和他们说话,写下这篇作文后,深深地体会到那都是父母沉沉的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课教学中,笔者注重培养学生感受文中父子之间的深情,陶冶自己美好的情操,从而爱父母、爱老师、爱长辈、爱祖国,达到思想情感的升华。

--> 2022-07-01 1 1 黔东南日报 c191913.html 1 我是这样挖掘《背影》一文的思想内涵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