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02日

农村幼儿园留守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调查

○ 岑巩县注溪镇幼儿园 周晓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注重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现在农村父母为了生活,不得不外出打工,而农村留守未成年人越来越多,交于家中老年人抚养,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怀,心理发育也会随之发生异常。

一、幼儿园留守未成年人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由于亲情缺失引发的自卑心理

幼儿园留守未成年人与父母聚少离多,这就导致幼儿在小时候缺乏对父母的概念。幼儿不仅仅是缺失了父母的管教,更是缺少了成长中该有的关怀,许多心理安慰无法得到满足,尤其是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父母陪伴的缺失就会严重造成孩子的内心孤独、极度缺乏安全感,会对外界环境产生自卑感、疏离感,不愿主动融入他人。

(二)缺乏沟通能力引发的心理障碍

留守未成年人从三岁起正是与外界建立沟通桥梁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孩子沟通能力的最好时机,然而父母本应该成为与孩子建立沟通关系的第一人,却因生活压力被迫失去了这份责任与义务,当孩子身边没有了父母本该最信任的人时,就会不自觉地将自己闭塞起来,不去与人沟通。

即使在幼儿园中,老师和其他孩子会与留守未成年人产生学习与生活上的交集,但是这些沟通仅仅是表象的,不可能代替父母。幼小的孩子会对不熟悉的外界人员产生心理抗拒,逐渐失去与人沟通的欲望。而缺乏沟通能力更不同于自卑心理,往往会引发更大的心理障碍。

二、提高农村幼儿园留守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幼儿园应重视情感教育,营造温馨的氛围

幼儿园应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和情绪变化,在日常教学中加入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对于启蒙知识的学习兴趣,也能兼顾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正处于从依赖过渡到独立的特殊阶段,对于启蒙知识的接触、人际的交往等往往出现无法适应的情况,所以幼儿园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缓解出现焦虑情况,减少造成心理健康问题。

(二)幼儿园进一步规范并完善管理和教育机制

在重要监护人缺失的情况下,幼儿园方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生活和学习的重要责任方,无论是管理机制还是教育上的措施,幼儿园方都应该更加注重完善适合幼儿的方案。加强安全方面的教育和隐患排查;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从生活方面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适时进行家访,关注留守未成年人的家庭状况变化和内心波动。

(三)重视安全教育,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安全问题也是影响幼儿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并且幼儿很少接触真正的危险情况。因此,教师要首先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在心理教育中,安全意识的培养能让幼儿对一些突发事件有心理准备,不会因为发生意外而导致心理崩溃。这就要求学校要开展安全教育,传授安全知识。

(四)重视师生关系,引导与保护并重

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幼儿心理问题需要教师对幼儿心理状况有充分的了解,还需要幼儿愿意根据教师指导来排解压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中应当注重幼儿的情绪变化尊重学生个性,要懂得以良好、温柔的心态同幼儿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平时的日常交往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要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信任,才能让幼儿愿意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才能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制定计划,缓解幼儿焦虑情绪。

三、结语

身为一名幼儿教师,在经过了长期与小朋友的交流沟通,笔者也深刻体会到了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留守未成年人问题关系到成千上万个务工家庭的幸福,而且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不可忽略的话题。幼儿在情绪和性格方面出现问题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所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势在必行。

--> 2022-07-02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008.html 1 农村幼儿园留守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调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