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屏县新化乡中心幼儿园 杨兰香
游戏化教学是当前幼儿教育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理念是让幼儿能够在玩耍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引入一些音乐游戏,不但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而且能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快乐地学习成长,有助于他们艺术情趣的培养与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下体会。
一、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幼儿的情绪更容易受到感染,学习质量也更高。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音乐渲染不同的游戏气氛,使幼儿更好地融入游戏情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确保选择的音乐与游戏内容相匹配,这样才能营造更好的氛围。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相应的游戏情境,通过音乐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增添了音乐教学的新鲜感,避免幼儿对游戏产生厌烦情绪。 例如,在以“友谊”为主题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幼儿展现小朋友手拉手一起做游戏的画面,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找朋友”的音乐,使幼儿完全融入“友谊”的主题氛围。最后,教师带领幼儿做游戏,让他们跟着节奏一边律动,一边歌唱,感受友谊的力量。为了避免游戏过程过于枯燥,教师还可以加入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其他的游戏。
二、合理设计游戏内容
幼儿对音乐活动参与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开展的游戏活动的趣味性和可行性的高低。为此,教师应对音乐活动游戏内容的设计给予高度重视,认真设定好游戏的完成线路,进而提升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的效果。在设计前,教师应以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水平为考量,听取幼儿的可行性意见,避免教师的主观性过强,进而设计好游戏的规则、游戏进行的方法和步骤,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解释说明游戏内容,从而确保幼儿能够理解规则、参与游戏、遵守规则。例如,在《睡午觉》这首歌的歌唱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展开游戏化教学。教师先在多媒体上播放这首歌的相关动画视频,教会幼儿学唱这首歌。在幼儿掌握这首歌的唱法之后,教师可设计“睡午觉” 游戏环节,选择幼儿的休息室为游戏活动的开展地点。教师要求幼儿根据这首歌中歌词所写的睡觉步骤进行睡午觉游戏,将枕头放平、盖好被子,看谁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以5分钟为限, 躺在小床上的时候不能发出声音,看谁能坚持 5分钟。通过这一游戏,幼儿既可以加深对这首歌的理解,又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三、创新教学方式
将音乐游戏运用到幼儿音乐教学时,为了避免游戏形式单调乏味,教师要不断创新游戏方式和游戏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竞赛类的游戏和角色扮演类的游戏,调动幼儿的音乐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小兔和狼》这首儿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动画、图片的形式,让幼werrGZGV gg儿深入地了解音乐中的故事,了解兔子和狼各自的特点。然后,教师扮演狼,让幼儿扮演兔子,在伴奏下逐渐进入游戏情境,使幼儿充分代入角色情境 中,沉浸式地感受大自然中危险逼近的紧迫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完善音乐游戏化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非常关键的环节,教师通过评价、反馈能够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教育更注重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即幼儿在音乐游戏化教学活动中能够学到什么、收获什么,是否能够提升幼儿良好的音乐素养等,这些都非常重要。
当前幼儿园音乐活动中还存在一些弊端,教师应根据这些弊端采取相对应的教学策略。教师应当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对游戏化教学的内涵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将所开展的游戏与音乐活动有机结合,提升幼儿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游戏化教学的作用,促进音乐教学与游戏活动的结合,使幼儿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