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平县第四中学 石叶敏
批评是一门艺术。教师如何巧妙地运用批评这一教育手段,达到“长其善而救其失”的教育目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批评教育的定义
从心理教育的角度来说,批评是对少年儿童的一种挫折教育,是他们成长不可缺少的良药。教师对学生批评的目的是让他们更好地成长,教师要以满腔的爱对待犯错的学生,既做慈母,又做严父,而且要比慈母爱得深远,比严父严得科学。千万不能感情用事,凭自己的好恶去评价学生,更不能以权压人,强词夺理,讽刺、挖苦、变相体罚学生。
二、批评教育的意义
正确的批评会让孩子认识到自身在哪方面有不足,自己的弱项在什么地方,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尽量避免弱点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自己的长处,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批评会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批评是一个孩子做人成功与否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批评教育的方式
(一)自我批评。有一段时间,笔者所教班出现了课桌上乱刻乱画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让学生写了一篇作文《桌子和凳子的对话》,有个学生写道:“老师把题目写在黑板上同学们静静地思考着,我仿佛听到有呜呜的哭声,桌子边哭边说凳子弟弟,你看主人用小刀在我的脸上刻来刻去,我好疼呀。凳子叹了口气说,桌子哥哥,你算不错了,主人不仅把我摇来摇去,还一直踢我,我都快散架了。听到这里,我羞愧地低下头。”此后,班里乱刻乱画的现象就无影无踪了。
(二)个别批评。人都是有自尊的,相对来说,学生的自尊或虚荣就更强。当我们当众发现学生的某种错误的言行和举动,不宜在班会或公开的场合批评,这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会令他们感到难堪,以致自惭形秽,甚者导致学生从此一蹶不振,消沉下去。单独谈话是教师最常用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易于接受。特别是对自尊心强、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应采用这种方法。
(三)因人而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贝蒙认为,继续强调否定行为可能影响学生用一种否定的方法评定自己,从而导致他们在一种自我知觉一致的方式里行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经常用批评这种教育手段,采取何种批评方式是因人而异的,不存在对任何人都立竿见影的批评方式。
四、批评教育的艺术
(一)不要动不动就请家长。教师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情况,这有利于更好地教育学生。但不要学生一犯错就请家长,把请家长当作对学生的惩罚,更不能在家长面前揭学生的底。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教育是塑造人的心灵的艺术,批评学生不能简单粗暴,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二)批评要委婉含蓄。含蓄,自古以来被称为有君子风度的人的标准。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理智地把握自己的情绪,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理解他们,用平和的心态热情地和他们谈心,含蓄地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委婉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希望孩子明白自己的心愿,从而建立默契关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他们,才能启迪学生的心智,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批评要掌握语言艺术。同样的批评,语言的风格不同,收到的效果会有很大不同。教师在批评中恰如其分地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能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心理氛围,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束语
批评是一门艺术,不仅要教育学生,还要注意方式方法。生活在一个个团体中,批评别人,听任批评都是难免的。教师在工作中过多地进行偏颇教育、唠叨教育、直接教育都是不可取的。避免无用的批评,适时适度地善用批评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