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加鸠镇加努小学 石宏敏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传授学生相应的知识,同时还要将数学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小学生三种数学思维的分析
(一)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抽象思维能力又称为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抽象思维能力的本质是剥开事物的表象从而实现对事物本质的观察和分析。最经典的例题之一就是“比较一斤铁和一斤棉花的重量”,实际上,两者重量是相同的,但是,如果被两者形态所迷惑,就会导致主观判断错误。此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重量这一概念抽象出来,并且让学生对此形成深刻理解。在小学阶段要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引导角色,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进行盲目概括,同时也要避免出现代替学生进行概括的情况。
(二)判断思维能力的培养。判断思维能力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判断能力,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判断能力之后,才能对题目和问题的内容进行分析,进而才能进行选择,决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小学阶段的判断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进而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获取知识,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判断思维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寻找最佳的解题方法,使其学会判断如何确定最佳的解题方法,在此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
(三)探索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探索思维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学习高度,因此,探索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最富有创造力的思维因素,同时也是最难以养成的思维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创造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索,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此外,除了单纯的知识教学之外,教师还需要进行实践教学,并且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与课本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探索,并且得出相应的最优解。
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认识到兴趣的重要性。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较弱,但是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一点,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加以利用,在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之后鼓励学生对更深层次的知识进行学习,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利用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当激励,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独立思考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同时帮助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教师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独立思考的前提是掌握牢固和丰富的知识。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并且巩固自身所学习的知识,同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并培养其实践能力。在任何科目的学习中,都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不断应用和检验自身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理论,从而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并且在小组内部的合作学习期间,鼓励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从而取长补短,学会尊重对方、学习对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进而从抽象思维能力、判断思维能力和探索思维能力三个方面入手,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