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03日

低年级学生如何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 黎平县城关第十一小学 陆群芝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观察、操作、学习多数停留在感知阶段,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根据教材的特点,展开生动、有趣、直观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巧妙运用生活化、情趣化的数学语言。 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富于情感,向师性特别强,容易受感染。教师要巧妙地运用生活化、情趣化、童趣化的数学语言感染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语言交流中学习。例如,在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时,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两位数的个位、十位上各表示什么,向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数学故事:在数学公园里有9个兄弟1、2、3、4、5、6、7、8、9和小妹妹0,他们和和气气在一块玩,可是自从来了“>”和“<”,兄弟之间发生了比较大小、争高低的事情,特别是1和9争得更起劲…… 最后小妹妹0来帮忙,把1往9的左边一推,1和9紧紧地挨在一起变成了19,然后问大家:“现在到底谁大?”故事到此结束,却留给学生一个争论的空间,在争论中学生明白19中的1是1个十,9是9个一。简单而又生动的语言,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时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亲近、有趣,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理解能力较差。在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积极性。新的数学实验教材,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之中,如“快乐的星期天”“购物——逛商店买文具”“我们来当家”“做家务摆筷子”等等,以色彩丰富的图画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我们只要用心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将学生引入情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之中,使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正价值,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数学学习之中。

二、创设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

1.手操活动。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例如,在学习《分桃子》一课时,为学生创设“把8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可能吃几个?”这样一个情境,先让学生猜测,然后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由于学生有一定的分东西的生活经验,所以学生很快帮助小猴解决了分桃的问题。学生在分桃子的过程中,思维非常活跃,分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有的一个一个分,分了四次;有的两个两个分,分了两次,每只猴子分4个;还有的是每只猴子分4个,一次分完。通过“小猴分桃”这一情境的创设,为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接着通过小猫分鱼、小狗分骨头、分筷子等等多个操作环节,使学生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同时也体现了分法的多样化。

2.游戏活动。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在课堂上如能适时地组织他们在学习中游戏、活动,在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巩固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数一数与乘法”第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一概念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展了唱“拍手歌”的游戏活动,歌曲结束后,教师问:“你一共拍了几次手?”学生回答6次;教师接着又问:“我们全班有36个小朋友,一共拍了多少下?怎么列式?”顿时使整个课堂热闹起来“6+6+6+6+……” 学生说着说着说不下去了:“式子太长了,写起来很麻烦。”“是啊,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可以用一种简便的方法计算,你知道是什么吗?”学生马上回答用乘法。这样,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顿添光彩。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 2022-07-03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067.html 1 低年级学生如何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