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03日

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路径

○ 榕江县古州镇阳光小区幼儿园 李 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可见,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学前教育必须达到的目标之一,而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也是每个幼儿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实践有如下体会。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为幼儿提供科学探究的领地

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幼儿园环境、班级环境等;精神环境指自主宽松的环境、安全自由的环境、鼓励支持的环境等等。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与活动环境,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多表扬、肯定、鼓励、接纳、欣赏幼儿的探索过程,这种自由氛围能激发幼儿的巨大探究能量。其次,教师应提供丰富适合的材料。材料既是引发幼儿主动探究欲望的刺激物,又是幼儿认识物质世界的中介和桥梁。材料的丰富多样能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活动,使他们有多次尝试和反复操作的机会,从而完成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设想。例如,在“磁铁的秘密”的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给幼儿丰富的材料,如磁铁、铁制品、各种材质和属性的非铁制品、活动小人等。幼儿通过接触材料、动手操作材料、充分感知材料、反复体验材料,培养了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对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非常重要。

二、利用科学区角开展活动,搭建幼儿科学探究平台

科学区角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最基本、最常用的活动平台,是正规科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和延伸,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场所。科学区角活动以动手操作游戏为主要内容,一般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结合幼儿各年龄段特点来确定。例如,大班幼儿学习了沉与浮,教师就可以在区角中投放会沉的铁钉、金属片、硬币、石头、橡胶泥和会浮的竹片、木块、纸片、树叶、乒乓球等物品,让幼儿探究沉浮现象,并进一步探究沉与浮会不会出现反转?可以怎么做?在这里,幼儿乐此不疲,积极地探索、发现。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极大发展,探究能力、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展现。

三、利用种植活动助力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

种植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机会。每个幼儿都可以从中获得直接经验,从而萌发探究的兴趣,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种植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接触植物,还能接触与其共生的蚯蚓、蝴蝶、蜗牛之类的小动物,以及土壤、石块、水之类的环境物质,其中蕴含着各种奇妙的科学现象。在种植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帮助幼儿根据不同的问题在不同的猜测验证中丰富和调整已有的认知。如问“植物为什么要喝水?”“黄豆、黑豆,它们发的芽是一样的吗?”“土壤和沙子都能种植物吗?”教师先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可能的答案是什么,再一起通过观察的方法进行验证,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 幼儿不仅调动了自己已有的经验,而且结果对猜对或猜错的幼儿都有很大的冲击力,让幼儿印象深刻。

科学教育是幼儿课程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探究精神。教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应积极发挥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行为方式和学习特点,重点关注幼儿的探究方法和能力,避免以科学知识的习得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开拓创新,时时更新教学理念学以致用,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在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亲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以此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使幼儿发现问题、进行操作、得出结论、解决问题,让幼儿亲身参与体验、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来学习,以此增加幼儿探究式学习的兴趣,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效率。

--> 2022-07-03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069.html 1 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