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谷坪中学 杨玉香
现有的少数民族语言都是在经历了历史上语言功能竞争的考验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些语言发展至今成为本族的母语,是客观实际需要决定的。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和文学性,少数民族语言和语文教学关系必然是极其密切,少数民族语言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地区因其特殊性,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双语教学是极其必要的,起着重要作用。
一、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实际中运用好少数民族语言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是母语,是第一语言,汉语是第二语言,在少数民族地区语文的教学对象具有特殊性,主要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运用少数民族语言教学能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加之在实际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和科技文化的同时也要把苗侗文化结合起来,用双语(苗语、侗话)讲好身边的故事,传递优秀的苗侗文化。通过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推动文化相互促进,不断增强学生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起共鸣,进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语感和理解分析能力。
二、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实际中运用好少数民族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综合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与地方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对于综合性学习中提出的地方特色内容,我们最主要关心的就是地域文化,熟悉本地区的文化特色,了解当地的名胜古迹、名人典故、著名事件和风土人情等,这些地域文化与民族语言息息相关。因此,在语文教学实际中突出教学综合性专题内容时,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苗语、侗话)进行介绍、传唱教学这些乡土民族文化,更能够贴近实际,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找到生活实际与语文学习之间的对应关系,帮助学生提升在平时的综合性学习中锻炼语文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实际中运用好少数民族语言能够提高学生适应汉语教育环境的能力
由于地域文化和语音的差异,对于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从江县苗族侗族的学生来说,学习新的语言,熟练运用好汉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更何况在短时间内使用汉语开展全学科学习,更是难上加难。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好少数民族语言能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用少数民族语言作为桥梁来进行沟通,更能拉近沟通距离,促进理解,循序渐进推动汉语言的全面普及,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适应汉语教育环境的能力。
四、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实际中运用好少数民族语言能够很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实际中运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双语教学,通过采用双语双边互动的教学方式,将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促进实践与体验相结合,由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将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因材施教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五、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实际中运用好少数民族语言能够使少数民族语言得以保护和传承
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绽放在语文生活中,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语言是传递文化的重要形式与途径,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发挥交流与沟通的作用,更是传递文化的烙印与宝藏。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实际中使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运用好少数民族语言,创新、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利用课堂让学生拓展并传递本民族语言,增加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影响力,通过双语高效的教学环节来提升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