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03日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

○ 黎平县口江乡中心小学 滚晓倩

小学数学阅读可以通过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加工、筛选、整理,经过内化建构成数学方法,是一种进行数学思维建构的有效形式。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伴随数学语言的学习,数学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本文对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进行探讨。

一、多措并举,创设全程阅读氛围

1.借助阅读平台,开展课前阅读。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智慧阅读平台的海量资源,学生在利用“超星学习通”进行课前预习时,可先自行阅读每课时中的“读一读”“童话故事”和“图书推荐”中的书籍。例如,部编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长度单位的童话故事《小淘气的奇怪梦》和《国王的新衣有多长》,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长度单位,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感念。

2.挖掘教材阅读内容,重视课堂阅读。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是依据国家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认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精心编写而成,教材中的许多经典例题都已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教材本身就极具阅读价值。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阅读资源,针对教材中“你知道吗?”我国古代数学知识、小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阅读氛围营造中渗透思想数学知识。

3.推荐优秀数学书籍,拓展课外阅读。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分级推荐数学方面的优秀课外书籍,如《吉莉娅数星星》《100层的房子》《小小牛顿·比比看》《数学思维游戏》《数理化通俗演义》这些课外数学书籍既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快速成长。

二、齐抓共管,提高全员阅读兴趣

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阅读兴趣。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通过阅读生活中一些真实而有趣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数学知识,走进数学殿堂。例如,生活中的“节能问题”,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要做到节能必须做到哪几点,然后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算一算,达到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的目的。又如,日常存款问题,可让学生阅读如何合理存款的资料,从而取得最大收益,财富最大化对学生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再如,超市“打折问题”,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打折方案,采取哪种方案才能享受最大的折扣优惠。学生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实战”体验,对生活中数学问题就会深刻理解,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必定有新的认识。

2.适度表扬鼓励,提高阅读兴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一定会身心愉悦。对于在数学阅读方面的自觉行为,要适时从语言、神态、肢体、表情或物质方面给予激励,积极的评价更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可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的劲头。

3.开展多种活动,保持浓厚兴趣。教师在规划教育教学活动时,可将数学阅读活动融入教学计划中,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如“讲一个数学故事”“编一份数学小报”“写一篇数学阅读日记”“演一道经典习题”等活动的持续开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多思多想,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1.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低年级学生可以采用听有声阅读和看绘本相结合,在学校听老师阅读,居家听家长阅读。高年级既可以教材为主自学式阅读,也可根据教师推荐或自己兴趣选择优秀课外书籍,要坚持每天阅读、持之以恒。

2.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在同一知识点的计算题正确率很高,判断题、文字题、解决实际问题等类型时却很低。究其原因发现,这些学生已经掌握这部分教学内容,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没有认真阅读习题、误解题意、看错数字造成的。因此要培养学生认真专注的阅读习惯,从而杜绝上述情况发生。

3.养成理解思考的习惯。古人常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主动质疑问难是积极思考的体现,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大胆质疑问难、积极思考,还要积极创造有利时机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实践——表达——总结”的环节,由表及里、步步深入,逐步形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重视数学阅读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数学思维逐步递进,反复转化形成内在能力,最终达到提升数学阅读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

--> 2022-07-03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079.html 1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