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03日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 黎平县城关第四小学 瞿明新

一、问题设置要问到点子上,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1.从“问题”引入新课,引起学生注意。一出戏开头设置悬念,自然会引人入戏,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授课伊始,教师提出问题容易吸引学生注意。例如,在《简单事件的概率》教学中,教师问:“同学们玩过‘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吗?”学生肯定会说玩过。教师接着问:“那同学们觉得这种游戏公平吗?”“如果公平,又是为什么呢?”……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很快进入状态,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于重点、难点处设问,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好像是统管数十盏电灯的“总开关”,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教师如果不掌握重点,就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重点,突出要害,才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提问,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融会贯通。设计提问,不要面面俱到,不要频繁、烦琐,要能够以最短时间创造最佳效果。

二、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启迪学生的心智

1.把握难度,要跳起来够得着。课堂提问不能停留在“是不是”或“对不对”这一层面上。如果提的问题太难,就会造成“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结果只能是自问自答,流于形式;但是,提的问题也不能太简单,以致学生不需要动脑随口就可以回答出来,失去了探究问题的热情。教师要设计一些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问题,以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推理,体验探索的乐趣。设计好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了困难,产生了矛盾,才能促进思维。质量高的问题,应该既使学生感到有解题的压力,又使学生感到有解决的信心。

2.提问面要广,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局限于少数优秀生,要使好、中、差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如果只限于提问少数学生而冷落了大多数,会让他们觉得教师偏心,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回答错误或不会回答的学生,要耐心引导和启发,不可严加批评和指责,对于积极回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使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在融洽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课堂提问要把握提问的时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要注意把握时机。如果时机得当,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时机不当,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我们要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展及变化进行发问。一般情况下,要关注两方面:(1)学生在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意识中的矛盾激化、思维受困于狭窄范围、受原先经验影响无法实现知识迁移、注意力涣散的时候,即为发问的时机;(2)不能一个问题还未作出明确结论,又提出另一个问题。说这个话题的时候忽然想到了与之相关的另一个话题,然后就又跑了。教师的思维如果跳得太快,就不能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以及表达与回答的机会,教学的效果肯定不好,一节课时间有限,教师的教学目标完不成,到最后就会慌里慌张,为完成任务而去赶课,造成学生囫囵吞枣。

四、提问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带动思考

课堂提问不能盲目,要精心设计,使提问富于启发性,让学生乐于思考。例如,在九年级的专题总复习中,教师问:“每个星期一我们学校都要升国旗,那你们知道学校操场上这根旗杆的高度吗?”“你能通过测量或计算得到它的高度吗?”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往往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有所发现和领悟,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并且注意停顿,留有思考的空间,问题要有延展性。教师在备课之后的思维速度显然要比学生快,提问时应留给学生考虑问题的时间,要讲究两个重要的停顿:一是提出问题后的停顿,以便学生能有时间思考,组织语言;二是学生回答后的停顿,以便学生回忆、辨别、判断和记录。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运用好提问技巧,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2022-07-03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085.html 1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