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03日

在自主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 凯里市鸭塘中心幼儿园 吴水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幼儿游戏中,教师不仅要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要将游戏精神渗透于整个游戏过程。游戏精神以“自由、和谐”为核心,具有自由性、体验性和创造性的特征。但是,自主游戏并非教师可以“放纵不管”,它需要有一定的规则限制。因此,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十分重要。

一、提高培养幼儿规则意识重要性的认识

在自主游戏中,“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都由游戏者自己选择决定。规则性是游戏的本质特征,幼儿游戏行为水平的体现之一,就是对规则的理解和执行,当幼儿能够自觉执行游戏的规则时,说明幼儿的游戏行为从自发走向了自主。可见,只有在相应规则的制约下,自主游戏才能顺利地开展,并不断丰富与深入。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自主性游戏时,需要科学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二、在自主游戏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

(一)引导幼儿共同制订自主游戏的规则

既然是自主游戏,教师在活动中就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开展游戏,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为了避免这种“放手”演变成“放纵”,“自由”演变成“无序”,教师的放手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幼儿有一个体验无序、建立规则、进而遵守规则的内化过程。首先,每新尝试一种区域游戏,教师可以先开放30分钟,让幼儿尽情摆弄区域内的各种材料,自由地游戏。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幼儿讨论、制定这个区域游戏的一些进区规则,以便再次开展类似游戏时“有章可循”。其次,当幼儿熟悉了所有的游戏材料并共同制订出相应的进区规则后,教师便开放出全部区域、全部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和操作。只有当幼儿意识到所谓“进区规则”并不是由大人制定的意见和规则,而是他们自己通过自身解决问题的体验后制定的时候,从“要我遵守规则”变为 “我要遵守规则”,才能真正激发幼儿遵守规则的积极性,制定的规则才会真正转化为他们在活动中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二)重视教师对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的有效指导

自主游戏活动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在幼儿的自主游戏活动中应发挥引领者、点拨者、指导者的作用,观察幼儿在自主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做好必要的指导,使幼儿的自主游戏能顺利进行。例如,在开展以“超市购物”为主题的自主游戏活动时,幼儿扮演“超市”中不同的人物角色,教师也参与其中,但不少幼儿在自主游戏开始后不久便对游戏失去了兴趣。此时,教师可以将自主游戏活动中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抛给幼儿,如“你觉得这个超市的售货员服务态度需要如何改进?”问题后,幼儿纷纷投入对问题的探究中,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回答问题,推动了自主探究性游戏活动的发展。教师在游戏中充当支持者与参与者的角色,细心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利用自己的语言与行为给予幼儿必要的指导,促进了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教师应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中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在培养幼儿自主游戏规则意识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应耐心倾听幼儿在自主游戏活动中的想法,尊重幼儿的自主权,并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设计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游戏,提供给幼儿自主游戏的机会。其次,教师应着力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规范,让幼儿在自主游戏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讲文明、懂礼貌的品质,让幼儿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最后,游戏结束教师要对幼儿在自主游戏活动中的规则意识进行正确评价,以此鼓励、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参与自主游戏活动规则的制订,让幼儿树立强烈的规则意识。教师要注重对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有效指导,以强化幼儿的主体意识,让幼儿真正实现游戏的“自主”,从而促进幼儿的良性发展。

--> 2022-07-03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086.html 1 在自主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