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安生
近日,在与几位友人聊天时,一位朋友反映经常接到诈骗电话或短信,多以“零氪金”充当“内鬼”等推广游戏,诱导参与并消费,甚是觉得烦恼。深入了解得知,这位朋友最近使用自己手机号登录某手游,并进行短信、身份证验证,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为游戏商家“谋利”提供了可乘之机。
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不乏沉迷手游端游群体。成年人如此,很多小孩更是如此,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有的小孩在缺失监管情况下,通过购买游戏道具等方式一夜花费几千元,为很多家长痛心痛头。
关于“反诈骗”,近年来,各级公检法机关、金融机构,以及党员干部等都做了大量宣传工作,成立反诈中心,除了“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的反诈骗宣传外,反诈骗打击手段也是不断创新升级,反诈骗行动方式也由案发后被动介入向以预警、止付为主的主动介入和打击转变,有力有效地打击了电诈违法犯罪活动,对其背后的犯罪团伙形成了震慑。
那为何还有很多人深受其害呢?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反诈骗措施还不够过硬快速;二是百姓自我防范意识较薄弱;三是诈骗团伙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升级,令人防不胜防。
其实,不管诈骗犯罪团伙诈骗手段如何花样高明,其最终目的都瞄准了百姓的“钱袋子”。因此,反诈骗工作除了广泛宣传外,当以守住百姓“钱袋子”为重任,转变反诈骗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升级反诈骗措施,采取“技防+人防”、预警止付、“断卡断网”、案件查处、海外追缉、整治“两卡”等措施,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同时,作为“钱袋子”主人,每个人都应当积极主动担起守护“钱袋子”安全第一守护责任,与反诈骗机关和工作人员协同结成“反诈联盟”,筑牢反诈骗重要防线,共同抵御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和风险。